芷江“管”“治”结合助力河湖生态持续改善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3-09-11
贯穿县域全境的舞水河,曾经河水浑浊、河岸杂乱,如今碧水长流;和平湖(蟒塘溪电站至和平电站)人工湿地、滨江景观、水生态文化长廊等景观建设让和平湖生机勃勃,一改昔日模样;杨溪河、梨洞溪、碧涌溪等乡村溪河的河岸风景,经过整治后焕然一新……随着芷江侗族自治县全域化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以来,一大批河流重现碧水盈盈。
“水清岸绿,环境更好了!”老百姓纷纷点赞。近年来,芷江县以彻底解决水生态“最后一公里”顽疾,持续改善全域水生态环境为己任,严格推行河湖长制,大力推进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有力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规范河湖管理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每天我会用至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巡查所管护的河流,主要是进行河面清漂、河道保洁以及沿岸排水口巡查监督等日常工作。”在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桃花溪村,村级河长唐文建正沿着桃花溪河段查看水域状态。
芷江县域内有舞水、清水江、辰水三大河流,1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294条、河流总长1468.3公里,塘库堰坝星罗棋布。近年来,该县针对河流多、线面广、管理难的实际,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设置各级河长356名,实现了所有河流河长管理全覆盖,并在每条河加挂河长公示牌,压紧压实各级河长巡河职责。同时,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席会议、日常巡查、信息共享、工作检查、执法联动、考核问责等6项工作制度,做好考核督办、信息报送、社会监督、日常保洁等工作。实行“黄橙红”三色预警机制,严格交办、催办、督办“三单”发送巡河交办问题,督促问题整改。建立“官方河湖长+河湖警长+民间河湖长+企业河湖长+管护员+志愿者共同管护”河湖体系,聘请320余名民间河长、企业河长、河道警长及18支160余人“河小青”志愿服务队伍共同开展“护河行动”。适时组织召开河湖长制业务培训,持续推进“河湖长+检察长”协作联动,有效形成河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的工作合力。据统计,今年以来,芷江县县级河长巡河45次,乡级河长巡河1056次,村级河长巡河6688次,河长制工作开展井然有序,县、乡、村三级河长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河湖生态环境指数稳步提升。
整治河湖问题打造美丽幸福河湖
“大家仔细一点,要把河道里面的垃圾全部打捞干净。”一大早,芷江县楠木坪镇楠木坪社区村级河长陈锡平,带领该社区的干部职工清理龙盘江河道内的垃圾,对河岸沿线的漂浮物进行打捞。“这样的清河行动,我们每周都要开展两次。”陈锡平说。
过去,流经楠木坪集镇的龙盘江水环境差,生活污水乱排、垃圾乱倒,河道淤积严重,周围居民怨声载道。面对河湖顽疾,芷江县围绕“管”“治”两字下大力气,针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四乱”问题,实施了“清河行动”“河湖清违整治”等多次专项行动,累计治理河道岸线139.8余公里,清除流域水白菜、水葫芦等水生植物12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房8000平方米,整治城市、农村黑臭水体5000米,全面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及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常态化实施河湖“清四乱”,加大对新增和反弹问题的排查力度,维护治理工作成果。经过治理后的龙盘江,如今河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汩汩清流滋润着广袤的田野。
边管边治,管治结合,芷江县河湖生态逐渐优化。目前,芷江县正在积极开展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创建工作,分期分批打造一批美丽幸福河湖,加快构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河湖安澜”的良好水环境,努力让河湖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美丽河湖。
“我们将不断强化水域管控能力,提升河湖管护水平,逐步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芷江县水利局主要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