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县推进一体化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实现生态治理与价值转化“双赢”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5-11-17
绿水青山如何精准变现?生态治理怎样形成长效循环?芷江侗族自治县以一体化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为切口,给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芷江答案”。这座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通过创新实施“组织引领、精准治理、严管项目、科学核算、制度保障”五大举措,在全国率先完成一体化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首单,将90.79%的水土保持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打造出可复制推广的生态治理与价值转化样本。
今年5月,聚焦刀背岭等三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培育西晃山林海沉浸体验旅游等6个特色生态产品,总投资1.09亿元的项目获批,开启“系统治理+价值转化”双轮驱动探索。截至11月上旬,项目完成中央投资2400万元,年度完成率59.87%,其中西晃山林海沉浸体验旅游产品以300万元治理投入换来1418.71万元交易额,实现生态价值变现关键突破。
项目高效推进的核心的是上下协同的组织体系。水利部、长江委多次调研指导,省水利厅按月调度,市水利局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三级联动破解权属确权等难点。芷江将其列为“一号工程”,5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成立县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实行“责任到人、任务到岗、进度到天”管理。
精准治理筑牢生态基底。针对西晃山海拔高、易冰冻、生态稳定性差的特点,芷江实施低效林改造、生态护坡等措施,构建全方位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结合侗族文化与气候特色,选用耐寒乡土树种与观赏植物,布设宣传设施,实现“治理提质+文化传播”联动,让昔日生态脆弱区变身网红打卡地,推动“治山护水”与“兴旅富民”双赢。
标准化管控与科技赋能为项目提质增效。芷江组建13人专业建设管理部,专业技术人员占比61.5%,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和“机器管招投标”,建立三级质量管控体系,实现安全事故零发生、工程质量全达标。同时聘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编制3大类10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的生态产品目录清单,通过“卫星遥感+实地监测+模型模拟”技术,精准核算价值增量,破解生态价值“度量衡”难题。
制度创新打通变现“最后一公里”。芷江编制《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收益分配管理指导意见》,遵循“四谁”原则兼顾各方利益,创新“收益反哺”机制,将年度收益30%用于水土保持再投入,构建“治理—收益—再治理”良性循环。
未来,芷江将持续深化改革,让绿意转化为发展动能,书写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和谐答卷。


湘公网安备:430111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