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走好“生态路子” 开启“绿色蝶变”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0-11-27
“1985年湖南省第一个初级电气化县在炎陵县建成,小水电站成为了我们炎陵山区的‘液体金矿’,带动了水利经济发展,创造了上千个就业岗位,很多百姓因此脱贫致富。”日前,笔者从炎陵县水利局了解到,炎陵县已建成的小水电站有160座,占全市的57%。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小水电站要继续发展,转型、整改、清理已是势在必行,一场“绿色蝶变”开启。去年以来,株洲市水利部门积极发挥牵头作用,集聚市直部门和相关县市区之力,坚持不懈地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截止10月上旬,立即退出类的10座电站和整改类257座电站整改已全部完成。
中枢“一张网” 上下“一条心”
株洲市炎陵县地处边远山区,境内有53条河流,因河流落差大,常年雨量充沛,蕴含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水电站具有带天独厚的优势,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这一清洁能源逐渐被开发利用起来,尤其是新世纪初期,湖南省政府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开发小水电,瞬间掀起了全民投资办水电的热潮。
被称为“小水电之父”的吴建成,2000年辞去外地高薪聘请的工作,回到家乡参与小水电站的建设,指导建设了14座水电站。很多在外干个体的人员都纷纷回到炎陵,2006年,个体经营户李唐建发动亲戚朋友筹集300多万元,建设了大坪电站,今年大坪电站就是全市退出类10座电站的其中一座,因有一处取水坝位于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内缓冲区,必须在今年关停两台机组。负责人李唐建因为退出事宜,多次与股东们商议退出后电站的发展和职工的安置问题。
除了炎陵水电大县,同时,株洲市依托湘江、洣水和渌江等河流,全市共建成小水电站279座,总装机容量达37万千瓦,呈现出点多、面广、体制多元的特点。今年株洲市牵涉退出类、整改类的电站有267座,时间紧、任务重成为一大难题。市领导高度重视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成立了市县自上而下的小水电清理整改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市政府分管副市长顾峰亲自抓,先后多次召开部署会、推进会、调度会,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有机整体。
整改类电站补办手续数量多,工作量大,单凭某一部门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务,市县两级共同发力,拧成“一股绳”尤为重要。
“工作专班”的建立解决了这个难题,市县两级清理整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都分别建立了“工作专班”,紧盯退出类、整改类两种类型,分类施策,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高效推动整改。特别是,针对前期部分整改类电站企业业主补办手续不积极、整改进度滞后等问题,市直相关部门积极主动联合各县市区共同分析探讨,多次召集电站企业业主,详细了解电站业主诉求和困难,相关县市区直接对接“工作专班”,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落地“一张图” 统筹“一盘棋”
“少数早年建的水电站,受当时经济社会条件限制,规划设计不科学、不严谨,引起河流减脱水等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小水电站要继续发展,就要向绿色、生态转型,清理整改势在必行。”株洲市水利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由于历史原因,许多电站涉及立项、林地、用地、环境影响评价等手续不全的问题,通过聘请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全市所有电站开展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论,编制“一站一策”和“一站一册”,建立整改任务台账,并按照“一站一策”内容抓整改落实。
要想按期如质的完成整改任务,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是整改任务落地的基础,株洲市水利局将各项任务清单化,一目了然。
对照方案抓落实成了关键。该局一把手、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调度,并组织电站业主开展整改手续专题培训和宣传,下发手续补办资料清单,协调市直各相关部门开辟“绿色快速通道”,电站业主在思想上由反感、抵触,逐渐变为积极、主动。
“虽然不舍,但是为了恢复生态环境,按照国家政策,该退出的还是要退出。”大水电站的负责人表示,在签订退出补偿协议时,心中百感交集,但还是及时编报了退出拆除方案,按期完成了小水电站设施拆除、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等任务,设备拆除的时候,当地水利部门全程参与,细心指导。
“有难题专家来指导”。因改造或安装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拆除发电机组涉及水利专业,株洲市水利局多次指派专家现场指导,实地督查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确保改造到位、整改到位。
全方位统筹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走活这盘“攻坚期”,各有关部门纷纷发力,想方设法构建齐头并进的好格局。
得知全市的整改任务后,株洲市水利局牵头召开专题部署会议,市直相关部门分别下发了任务计划,组织业务骨干、电站业主开展专题培训,详细解读部门手续办理程序及要求,提高资料报送和审批效率。特别是,任务最重的炎陵县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包干负责制”,把任务分解到相关县级领导、部门、乡镇和牵头领导,明确一名县级领导和一个主要部门分工包乡镇,技术上指导、责任上督促、难点上协调,一级一级加力推动。
责任“一条链” 问题“一张表”
前期,茶陵大英电站负责人为了用地手续焦头烂额,电站用地原来是租用村集体用地,没有任何手续,且电站业主又发生变更,用地手续资料迟迟未交,株洲市水利局与市自然资源局通过沟通协调,开放“绿色通道”,快速办理用地手续审批,让像大英电站这样的现象也如期完成任务。
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可以进一步提升相关部门的履职担当能力,通过实行督办考核抓好落实、促进实效。
今年,由株洲市水利局牵头,结合河长制、水利工作,出台了《2020年河长制工作和水利工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考核评价实施方案》,明确了贴合实际工作的“4+1”考核评价方式(4即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考核评比,1即年底考核),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在考核中占权重较大,并确定了每月分级、分部门“列表式”晒单通报工作进展,倒逼有关各方主动认领任务,加人、加力量、加时间投入到整改工作中。
摸清底数,找到堵点、难点,才能精准施策。自7月起,株洲市水利局联合市直成员单位开展督查,对整改任务重的难点、堵点做到“心中有数”,针对这些问题实地走访调研,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分析,主动寻求方法逐个逐项攻破。针对国土部门的用地手续难办的问题,株洲市水利局多次与株洲市自然资源局沟通,经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对接汇报后,9月中旬,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黄立率队到我市开展工作调研,现场调度我市用地手续审批,研究讨论解决有关政策障碍,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节假日加班加点,加速用地手续审批。
在攻坚的最后关头,制定了“日报制”,由小水电清理整改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每日收集各部门、各县市区分项进度和问题,形成“一张清晰进度表”,一天一报到市政府分管领导并发各部门,并对照表格督进度、督成效,相关部门纷纷加人、加力量,比学赶超抓进度,确保按期如质完成整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