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凝聚治理合力 共护美丽河湖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1-06-11
湖南省汝城县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称,696条大小河流结成密集水网。境内的九龙江流向广东,上犹江流向江西,沤江、浙水、滁水注入东江湖流入湘江。一条条河流,把广东省仁化县、江西省崇义县、大余县与湖南省汝城县紧密连在一起。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汝城县主动牵头,建立健全了三省四县边界区域河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三省协同行动,步调一致,形成了“党政领导、河长主导、流域统筹、部门联动、系统治理、齐抓共管”的河长制工作格局。去年12月18日,广东省仁化县召开粤、湘、赣四县边界区域河长制工作座谈会,四县共同梳理了2020年工作成效,并明确继续深入实施联防联控的工作模式。四县边界地区的河长办负责人就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打击违法行为等事项签署了工作协议。据悉,三省四县的河长办相关负责人,每年都要聚在一起开会研究工作,互相交流经验,还通过微信工作群发现问题、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推动工作。
汝城县作为牵头方,多措并举创新推进河长制。设立“双河长”机制,县委书记黄四平担任第一总河长,县长黄志文担任总河长,县级其他行政领导分别包干负责一条或多条河流、水库,政府组成部门各相关成员单位均参与到治水护河的行动中来。充分发挥“民间河长”、民间河湖卫士工作站的作用,建立“河长+警长”“乡镇办事员+保洁员”的“两长两员”工作队伍,形成政府河长、“民间河长”双轨制。
“水往低处流,下游地区的周边群众最关心上游两件事,一是有没有水流下来,二是流下来的水质合不合格。这对于地处上游的汝城方面来说是严峻考验。”江西省崇义县河长办主任刘人说。对此,汝城县严格水资源管理,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对各类水库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治理库区内乱建乱搭、随意养殖现象,想方设法收集雨水资源,引洪入库;加强河流管理,打击非法采砂,依法拆除河障,按时清理河道,打捞垃圾;开展环境监测,避免农业生产农药化肥污染,严控畜牧业家禽养殖业发展规模,禁止污染源流入河道或浸入水源地。
目前流向下游的河水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以上。龙虎洞水库、文明水库等中型水库实施科学调度,使水库与水库、水库与河流相连,大量收集山洪资源入库,确保水库有水放得出、水源质量好,有效调节河流水位。
汝城县境内河流总长超1700千米,河床广布,管理难度大。曾经,生态环境破坏、农业污染、挖泥采砂等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近年来,汝城县除自身严控严打之外,还主动接受下游县乡群众监督,邀请联席会议成员联合执法,重拳出击整治河道“四乱”。
三省联动、河长出征、县乡联合的执法行动,有效震慑了涉河违法行为。2020年6月24日,汝城县、仁化县河长办负责人带领两县公安、水利及大坪镇、城口镇工作人员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对大麻溪、小麻溪进行巡查。在巡查中,现场抓获挖山洗砂、盗采砂石的违法嫌疑人员2名,并扣押一批盗运砂石的作案工具。
执法行动促进了省际深度合作。因边境乡镇容易成为管控“真空”地带,两县还及时签订了《湖南省汝城县广东省仁化县边界河长制工作合作协议》,精心部署非法采砂联合执法工作,成立了由两县公安、水利、流域乡镇人民政府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开展打击非法采砂联合执法巡查行动,严厉打击挖山洗砂、偷采偷运河砂的违法行为。目前已累计联合执法19次,清理砂堆26处45万平方米,强制打捞“僵尸船”19艘,整治“四乱”问题31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