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水文化——水陆中转站 传奇“神福港”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1-03-18

从醴陵城区沿着渌江一路西行,有一处商贸繁华的集镇,名叫神福港。这个神秘的地名有什么传奇色彩呢?


神福港集镇(现名茶山镇)距醴陵城区20公里,原本是醴陵西乡一处重要的水运码头。2015年,神福港镇级行政区并入茶山镇。


神福港原来叫桃花港。渌江一路奔腾300里,入萍乡,过金鱼洲,再过双江口,到醴陵城。醴陵城往下20公里,就到了一个水面开阔、水流平稳的港湾,当时港湾两边栽有不少柳树和桃树,人们就叫此地为桃花港。


桃花港的名字其实也非常美,为何又要改名神福港呢?原来,这与明朝正德皇帝南巡的传说有关。500多年前,明朝正德皇帝即位,他不思朝政,皇太后看不过去,要他到江南微服私访。有一天正德皇帝来到了湖南,当时正值湖南三年大旱,民不聊生、饿殍遍地,正德皇帝和他的侍卫们也是饥肠辘辘,他们到达桃花港后,发现这里有一条麻石铺成的整洁小街,只有一百米长,店铺林立,甚是繁华。他们一行随即找到了一家饭铺,点了当地特色菜——萝卜炆肉。正德皇帝吃了以后,觉得味道非常好。他便说:“这真是神仙享的福啊。”自此以后,当地人就把桃花港改为了神福港。


传说终究是传说,正德皇帝南巡究竟有没有到醴陵,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而神福港历来为醴陵西乡水陆要塞,却是不争的事实。


神福港历来就很繁荣,大多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没有汽车、火车的年代,运输全靠水运,醴陵到神福港20公里水路,神福港到渌口20公里水路,神福港刚好处在两个县城中间,就成为了船民歇脚的地方,自然就商贸发达、经济活跃。


沿着当地居民提供的线索,在神福港的河边找到了一处码头遗址。当地人介绍,这里就是当年神福港的水运码头。


当地村民介绍,早前,西乡栗山坝、茶山岭等地所产的茶油、谷米等物品均要从神福港转运到湘潭、长沙,外界的物产也是通过神福港中转,再运到西乡各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仍有不少船舶停靠在这里。随着水运的逐渐落寞,码头也逐渐丧失了地位。再加上石亭大坝蓄水,渌江河水位线上涨,最终淹没了这个码头。2011年,我市在距离码头上游300米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宏伟的神福港渌水大桥。如今的神福港,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相关阅读

渌水水文化——水陆中转站 传奇“神福港”

2915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