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区:守护青山绿水 万丰港里说故事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0-11-30

给树木涂防冻液,修剪树枝,修整湖面水生植物……最近万丰湖的养护工人有点忙,50多位养护人员全员上线。“我们要为植物过冬做准备。”天元区高科物业万丰湖项目负责人张丹表示:“接待中心也不闲着,每天接待不下5波团体参观活动。”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万丰湖迎来了最美丽的季节。银的波光、红的枫叶、黄的银杏、绿的樟树、灰的芦苇……一阵秋风拂面,湖面荡起涟漪,深呼吸,属于秋天的味道愈发浓烈。每到这个季节,正是万丰湖人流最多的时候,日接待量达到4000多人次。这也是天元区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缩影。


昔日淤堵、洪水、臭烘烘,村民怨声载道


万丰港全长12.4公里,南起马家河街道太高村太高水库,途经金龙社区一直奔流北上到仙岭社区,直角大转弯后,向西经过高塘社区、万丰社区,最后流入湘江。


“从记事起,这条港就是我们村子的灌溉水源。”万丰社区67岁的田万球说,小时候,家里洗菜、洗衣服都在这里,而且还是村里孩子们假日里最愉快的嬉戏之地。


慢慢的,慢慢的,一切都变了。万丰港充塞着淤泥和生活垃圾,不仅堤岸溃败,污水横流,而且每逢暴雨,沿岸2000亩稻田近三分之一常浸泡水中,附近村民怨声载道!


痛定思痛!2012年天元区贯彻落实省委治理和保护湘江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启动万丰湖生态景观工程,万丰港开启了蝶变之路。


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发展


根据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天元区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中立说立行,创新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从顶层设计着手,天元区着力于各项制度建设,结合实际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


2012年底,天元区开始对万丰港开展全面清淤疏浚。随后,为保障水域不受污染,为期一年的万丰港沿线居民生活污水直排、畜禽养殖、作坊企业排污整治拉开序幕。


能否将万丰港的河道治理、防洪工程与园林工程有机结合,打造成既具有防洪功能,又兼具休闲旅游的工程?于是,一个占地2000亩、水体面积超过1000亩、投资12亿元的万丰湖生态景观工程在4年后呼之欲出。


万丰湖因地制宜,设计了观光、休闲、滨水风情三个功能分区,保留原有的水系、周边山体,起伏变化的游道曲径通幽将各个景点连成一体。


天元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万丰湖依托株洲河湖连通生态水系景观工程而建,以生态用水为主,兼顾防洪,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压力的缓解器,也是城市的“天然过滤器”。


作为新马工业园的配套工程,万丰湖生态景观工程秉承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遵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发展的理念,形成具有滨水特色的自然景观。


产业、文化、居住,打造功能齐全新高地


择水而居,是人类居住的智慧。万丰港的蝶变就像梧桐树,引来无数金凤凰在此繁衍生息,改变的不仅是水文环境,更担负着区域发展的助力器作用。


“没想到公司所在的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坐落在如此美丽的湖畔。”株洲卓尔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张小平兴奋地说:“下班后,和三五好友漫步湖边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的确,毗邻万丰湖的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依托万丰湖优质的水文环境,紧扣株洲·中国动力谷创新引领区战略定位,以磁场般的吸引力,招来了先进的研发中心、尖端的高新技术企业、顶级的创新人才。


乐业了,更要安居。据悉,目前有不下10家房地产商与湖“联姻”,为在此打拼事业的人们提供安居选择。“2018年,由于工作调动,我带着全家来到这里,一眼就看中了万丰上院的房子。从此我也是天元区的一员。”在万丰湖附近工作的周先生高兴地说:“这里,来了就不想走。”


2017年,万丰湖被评选为省级水利风景区;2018年,万丰湖被评选为湖南省美丽河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元区聚智创新让万丰港从荒凉滩涂、田陌相连的臭水河,蝶变为科技巨头云集、滨水宜居的产业新城,成立株洲文化经济的新高地,为株洲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河流虽不善言辞,却是篆刻在亘古大地上最有力的文字。天元区正用更加坚实的步履,奔向更加开阔的视野,丈量更加辉煌的里程,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相关阅读

天元区:守护青山绿水 万丰港里说故事

2915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