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管护创新多 河湖提颜值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0-11-30

近日,央、省、市三级媒体记者对株洲市河长制工作成效进行采访报道。


东阳湖、大京水库、渌水,水清、岸绿、景美、人和。沿线,民间河长打捞垃圾,空中还盘旋着无人机巡河。美丽河湖,人防与技防结合的管护手段,以及“河长制+”的创新模式,让记者们感叹:株洲的河长制工作亮点纷呈。


美丽河湖亮眼,人防技防齐管


秋高气爽,茶陵东阳湖如同充满异彩如幻的蓝眼睛。碧蓝的天空倒影在湖里,把湖水染成了碧蓝,岸边茂密的树木,好似眼睛四周的睫毛。眼前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


河湖美丽,离不开日常清理。茶陵县洮水水库管理局每天对河道展开例行清理,十多名民间河长每月来这里几次,打理水和岸。75岁的段祖清是现场年纪最大的民间河长,每月他和其他志愿者一同到东阳湖开展一次大扫除。“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出点力量,这样的活动有意义。我两年,我认识了不少志愿者朋友,生活不孤单了,我的儿女也很支持。”他对记者们说。


位于芦淞区的大京水库,同样呈现出着秋日丽湖的美色。河水清不清?河面有没有漂浮物?有没有偷倒垃圾行为?……芦淞区白关镇党委书记、第一总河长黄强每月至少四次巡河,每次都能发现问题。当天,他带着巡河本到大京水库巡河,现场发现湖岸有些垃圾,安排人员及时进行了清理。


离湖面五六米的上空,一台无人机盘旋,对湖水进行监测。“之前,靠工作人员步行河道巡查,工作强度大,且受河道地形和自然条件限制,存在盲区和死角。”黄强介绍,利用无人机巡河,弥补了人工巡河的不足。无人机上的热成像可不分昼夜作业,让巡视效率更高、效果更直观,更容易分辨出河道污水排放的问题。


市两型服务中心主任、市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刘湘元介绍,我市按照“一县(区)一示范,一乡(镇)一样板”的要求,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河流打造示范河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目前,全市104个乡镇铺开了美丽河湖建设,湘江株洲段、万丰湖、东阳湖、杨柳湖、大京水库等5条河湖获评“省美丽河湖”称号。


“河长制+”模式发力,生态与经济效益双喜


茶陵县下东街道黄堂村洣水河边,44岁的村民彭宗华跟往常一样,沿着岸边捡拾垃圾。2014年,彭宗华唯一的孩子溺亡,妻子离家出走,彭宗华本人精神受到重创。为此,黄堂村聘请彭宗华为河道保洁员,月工资800元,加上低保,年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我们积极探索‘河长制+精准扶贫’,把河流综合整治、因河施策治理、河长制公益岗位与推动贫困户脱贫紧密结合,为助力茶陵脱贫起到关键性作用。”茶陵县副县长、县河长办主任杨定桃介绍,截至今年10月,共安排河长制公益岗位64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468人,占72.3%;河长制公益岗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每人每月工资500—1500元不等,每月需发工资37万多元,全年约450万元。


芦淞区“河长制+产业”也是一大看点。芦淞区政协副主席、区水利局局长徐治江,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区河长办副主任黄永立向媒体记者介绍,他们探索“河长制+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建成全省唯一的洗水工业园,把原来的“黑产业”变成“绿产业”,有力助推芦淞服饰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整治白关镇玉泉村关口山河,改变洪水泛滥局面,打造滨水风光带,为当地特色种植业保驾护航,整治白关铺河,为当地休闲旅游夯实基础。此外,关联带动芦淞航空产业涉中河湖治理,建立无人机巡河基地,参与洞庭湖等河湖勘察作业。


市河长办副主任黄萍表示,今年以来,我市按照“提基础、攻重点、创特色”原则,紧盯“全域Ⅱ类水”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强力推进“河长制工作创新年”活动,创新方式方法,芦淞区“河长制+产业”、石峰区“河长制+网格化”、荷塘区“河长制+人居环境”、天元区“河长制+公益诉讼”、炎陵县“河长制+旅游”、茶陵县“河长制+扶贫”等,形成一县一特色,大大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


加速建设渌水样板河,攻坚全域II类水


渌水醴陵城区段,一艘保洁船忙着打捞垃圾。位于湘赣交界地段,醴陵渌水大屏山至莲石示范段样板河综合治理工程加速推进。渌水样板河项目经理赵英联介绍,该工程包括了东富镇1.5公里、王仙镇3.1公里的河岸治理,预计明年5月完工。


澄潭江是渌水的一级支流,其中在王仙镇有18.1公里。镇党委书记、第一总河长文庆介绍,该段河道主要污染来自居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以及企业污水排放。对症施方,该镇通过厕改建立三格化粪池,取缔4个非法采砂点、7家砖厂,退养小型散养户20家,对养殖产业和鞭炮企业进行整治,加大河道日常保洁,确保了河畅水清。


“我们对标对表,按照株洲市河长办要求,主动与萍乡湘东区对接联手治理渌水。”醴陵市水利局局长、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周海军表示,醴陵境内重点打造渌水—莲石—大屏山示范段、醴陵城区河段、石亭镇示范段3个示范河段。醴陵市委书记担任样板河建设和水质提升“施工队长”,醴陵市常委、统战部部长担任河长办主任,高位推动河长制工作。河长制成员单位和沿线乡镇、街道办事处协调发力,有力有序开展入河排污口、清四乱、畜禽养殖整治等工作,今年1至10月醴陵市出境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


渌水醴陵段有82千米,流经王仙镇、来龙门街道办、国瓷街道办、左权镇、石亭镇、东富镇、阳三石街道办、仙岳山街道办、茶山镇、长庆示范区等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各乡镇全力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清四乱”等六大行动。目前,东富镇农村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其他镇区污水处理设施正加快推进,预计今年完成建设。醴陵市在渌水还成立了5支渌水保洁打捞队,清淤71.9万立方,清运河道垃圾4000余吨,基本实现了渌江水面无漂浮垃圾,两岸无成堆垃圾。


渌口区自来水厂至渌水入湘江段,北岸的渌口镇老街,南岸的南洲镇包揽起渌口区境内14千米长的渌水治理。今年8月起,渌口区水利局对辖区河道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经摸排核实后的问题总数为73处,已清理整治71处,渌口区河湖水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相关阅读

株洲:管护创新多 河湖提颜值

2915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