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天眼”巡河提升监控实效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9-08-19

今年是河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转变的关键之年。株洲市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以科技提升河湖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河湖监管能力。


“天眼”每5天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检测一次


近日,由省第二测绘院承担的2018年长江经济带监测(湖南)项目通过验收,其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监测和水库围库监测成为该项目一大亮点。


目前,我省划定的县级以上水源保护区共有163处。其中该市有8处,包括市区湘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渌口区渌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攸县洣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茶陵县洣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炎陵县洣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醴陵市官庄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渌江三刀石段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望仙桥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通过卫星遥感监控,我们可以查看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排污口的分布情况,定期监测保护区内是否存在网箱养殖情况,分析近年来保护区内林草、建筑物等地表覆盖的构成变化情况等。”省第二测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保护区水域的卫星重访周期为5天左右,也就是说,想要高频监测的话,每5天就能监测一次保护区水域是否存在网箱养殖。


“项目监测成果可服务于我省河长办、水利、生态环境等行业主管单位,将为湖南水源保护区污染排查和重点水库围库整治工作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撑。”上述负责人表示。


人工+高科技,河湖管理能力大大提升


事实上,卫星遥感监控技术早就应用于该市河长制工作中。今年4月,省河长办就曾通过卫星遥感,发现天元区湘江三门镇段砂石堆场存在占用岸线、石峰区铜塘湾街道河道管理范围存在堆砂、茶陵县舲舫乡西岸村洣江河畔存大量机械设备和砂石、渌口区龙船镇庙前村有一处砂场等问题。目前,相关问题已按照时间节点清理整治到位。


除了遥感卫星,该市还启用无人机巡河。在芦淞区,无人机每月巡河约2次,每次飞行10公里,主要对该区湘江、枫溪港、大京水库等14条区级“河长制”管理的河流(水库)开展日常巡查。利用无人机巡河,可实时查看、传输河道保洁、河流水质、排污口等情况,巡查不再有盲区和死角。同时,可通过影像对比,结合同期水质监测数据,精准掌握区域内水质动态。


“除了发挥好人的主观能动性,该市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现代对地观测技术手段对河湖进行动态监管,大大提高了河湖管理现代化水平。”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湖南水利二维码

相关阅读

株洲市:“天眼”巡河提升监控实效

29159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