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河长制”绘就生态新格局 打造水清景美“幸福河”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0-12-21
初冬的暖阳格外和煦,恰逢周末,前来打卡耒水河畔、玫瑰园、神农田园、粉色花海、古街古桥的游人络绎不绝,新市镇这个“千年古埠”俨然成了耒阳及其周边县市休闲观光的“醉美后花园”。
从耒水全面整治到沿河乡村环境卫生提质;从关闭污染企业到消灭光山秃岭;从垃圾治理到油茶茶叶等原生态产业发展;从美丽乡村创建到旅游产业的开发;悠悠耒水见证了河长制工作推行以来带给这条湘江一级支流水里岸上的变化。
山清水秀,碧水绕城,耒水如同晶莹剔透的玉带蜿蜒而下,滋润着耒阳这座千年古县。自2017年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耒阳市在耒阳沿河乡镇建设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开展系列整治行动,组建专门队伍进行河道保洁,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取缔沿河所有的非法砂场、僵尸船,整治河流“四乱”问题,退养沿河养殖场,绿化河流两岸,建设油菜基地,消除河道“脏乱差”。通过一系列的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抓好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整治,推动耒水流域保护治理向纵深发展后,耒河的水更清澈了。
耒水上游——黄市上堡,两岸青竹翠影,苍山绿水,初冬的清晨从河面上泛亮的波光中慢慢开启。因为水利发电的需要,耒水河面上修筑的堰坝,将古老的耒水截流成了多节水段。而上堡这节河段因堰坝形成高峡平湖景观,湖泊之水,水流平缓,风光旎滟。这里也是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核心区域,耒水穿林而过、绕竹而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竹胜景。
为保护好这方水土,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耒阳,把黄市镇、大义镇与上堡电站、蔡伦竹海景区合为一体,建立联防联控、共管共治机制,定期会商河流治理与保护工作。通过两年的努力,2019年耒水竹海段被评为湖南省“美丽河湖”。今年又对电站下游河段进行岸坡整治,对支流黄泥江河进行疏浚清淤;在黄市镇沿江风光带植树3000株,与蔡伦竹海优美的自然景观紧密连接;在耒水禁捕退捕专项行动中,辖区内涉渔“三无”船舶全部上岸,并拆解“三无”船舶37艘。
整治过后的景区山更青,水更净,慕名而来的游客更多了,今年,蔡伦竹海接待游客量已接近20万人次。
在河长制的推动下,“保护水资源,呵护母亲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早成为耒阳人的共识。住在耒河边上的三架办事处大丰村村民刘洪江已近八十岁,他高兴地对记者说,这些年耒阳环境的改善可谓是立竿见影,小时候那种空气清新,水质清澈,蓝天白云景象再次重现。
住在南正街的伍晓林是一个冬泳爱好者,在耒水河中畅游了三十年的他见惯了各种自然风光。他对记者说:“要说环境变化,这几年都是看不见、摸得着的,特别是今年,很多自然景观重现耒阳,如日晕、双彩虹、雾漫水面、彩霞满天等,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耒阳生态环境的改善。现在我们耒阳是自上而下,领导重视,市民参与,基本上形成了共识,所以成效才会如此显著。”
耒水下游——新市古镇,乘一叶扁舟,从杜甫时代的方田驿站至宋代的重阳桥,顺流而下,波澜不惊,古风今韵,最是令人神往。沿河的古民居、古码头,以及近两年发展起来的千亩玫瑰园、退耕还湿还林等景观将新市镇打造成了一个“生态水公园”,也让当地的村民享受到了生态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
近年来,耒阳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强河流保护,建设沿河风光带、植树种草皮、疏浚沿河田间沟渠、清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船舶、整治排污口。在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河的同时,同步将原生态产业发展进行建设与培育。
随着河长制工作的深入推进,耒阳人民让耒水及其支流重新焕发生机,续写了“美丽河湖、千年古县、大美耒阳”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