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坚持生态优先 推进四水共治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9-01-28
临湘境内共有长江岸线38.5公里、河流66条、湖泊9个、中型水库3个,集江、湖、河、库等水资源于一体。近年来,临湘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嘱托,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狠抓江水、湖水、河水、饮用水“四水”共治,加快打造“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体系,实现水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质量同步提升。
一、坚持内外同步,积极治理江水
临湘市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市镇两级均成立河长制工作委员会,村组设立河长制工作小组,形成了市镇村组四级工作体系。市委书记、市长既当指挥员、又当督战员,多次现场协调、实地督导重点难点工作,全面推进江堤、江面、江洲治理。堤外重点抓整治打击。坚决取缔临湘段长江岸线所有非法码头、砂石堆场,关停儒溪、晓洲、双洲3个渡口,整治长江排渍(污)口7个。全面加强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将长江临湘段38.5公里全线设为禁采区,坚持每天24小时不间断值班巡查,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先后组织专项打击行动6次,开展清江、清船执法行动5次,由水务部门立案19起,查获非法采砂、运砂船舶29艘,扣押非法盗采装运船7艘;由公安机关立案3起,刑拘1人,逮捕7人,对非法采砂行为形成强力震慑。堤内重点抓生态修复。实施沿江封洲禁牧行动,建设各类垃圾收集设施1000余处,清运陈年垃圾7000多吨。定期对长江沿线回水湾进行杂物清理打捞,防止垃圾流入长江。大力开展长江岸线生态复绿、国土绿化行动,在江堤内侧50米范围内植绿造绿,建设沿江景观绿化带8公里,实施岸线造林7471.5亩,秀美江景成为全景临湘、全域旅游的新亮点。
二、坚持综合施策,全力激活湖水
省、岳阳市两级河(湖)长高度重视临湘市河(湖)长制工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关春任黄盖湖省级湖长,亲自开展巡湖工作,并多次派督导组巡湖,协调解决了系列突出问题。临湘市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及省委省政府支持,成功将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于一体的黄盖湖防洪治理工程纳入2017年全国15项重大水利工程、全省重大项目计划,着力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三篇文章,努力把黄盖湖大堤打造成防洪大道、景观大道、旅游大道。一是筑牢安全堤防。黄盖湖防洪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6.4亿元,其中临湘部分10.6亿元,于2017年9月正式开工。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6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4.61亿元,薄弱堤防提质改造基本完成,消除了湖区12.5万群众心头的“水患”之忧。二是改善水域环境。完成黄盖湖大堤植草护坡13公里,并以攻城拔寨的决心,全面拆除黄盖湖水域围栏9636亩、网箱6800口,拆除矮围30处、2.7万米,部分区域水体水质由四类提升为二类,越冬候鸟成倍增长,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结合规范村民建房,拆除沿黄盖湖大堤“空心房” 467栋、9.1万平方米,建设规范建房示范点2个,腾退出的土地全部用于复绿。三是开发湖水资源。规划建设长安河——黄盖湖历史文化旅游走廊,新建64公里环湖自行车绿道,改造鸦雀咀生态茶园,申报黄盖湖国家湿地公园,着力打造湿地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平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环保产业、旅游开发等领域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河湖治理的投入渠道。
三、坚持加减并重,科学净化河水
出台《临湘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制定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五个清单”,建立河长巡河问题清单前置制度,根据列出的问题清单直插问题一线、直奔整治现场,促进问题整改落实。做“加法”,提高污水处理率。扎实开展全域环境整治行动,实施垃圾治理整市推进,新建镇(街道)垃圾中转站21座,采取“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处理。推进“厕所革命”和污水无害化处理,新建污水处理厂16座,粪污全部进厂处理,较大的居民点采用微动力处理,小屋场采用生态处理。实施长安河生态治理工程,城区生活污水全部截流进入管网,经污水处理厂净化后达标排放。同时,主动加强与国内环保、水务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完成了工业园区初期雨水收集池建设和污水处理提质工程,集中处理工业园区污水、固废。做“减法”,降低污水排放量。不断完善园区招商引资政策体系,提高园区企业进驻环保门槛,2016年以来,全市没有新增一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2018年4月以来,对新增化工企业实行“一脚踩死”,存量化工企业全部实行“一企一管”“一管一控”,并建立统一的废水管网在线监控及计量设施监测平台,只要化工企业启动生产,就能监测到企业废水的走向。合理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控养区、适养区,退出沿江沿湖沿河及城区畜禽养殖场493家。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网格化管理机制,农业排污实现网格化管控。
四、坚持高度负责,共同保护饮用水
着力将河湖治理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一是健全工作机制。认真研究上级政策、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十全工作法”(组织机构全覆盖、责任落实全到人、经费保障全预算、宣传发动全方位、巡河巡湖全天候、资料台账全汇编、问题整改全落实、信息报送全及时、督查考核全通报、奖罚追责全兑现),为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提供系统支撑和精准指导,为延伸治理链条、确保饮水安全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围绕龙源、团湾、忠防三个水库和铁山水库北干渠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在“三库一渠”周边关停粘土砖厂33家、加工企业和餐馆21家,引导退出造纸企业9家,关停整顿非煤矿山企业52家。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实施龙源水库900米供水渠道明改暗工程,完成了龙源水库一级保护区内55栋民房、铁山北干渠(临湘段)一级保护区内25栋民房拆除工作,启动了龙源水库二级保护区内723户居民生活污染防治设施、4套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建设,有力保障了饮水安全。
尽管我市在河湖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守护好一江碧水”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本次会议的部署要求,继续抓好河湖长治,切实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湖南水利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