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河长制”促“河长治”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8-12-27

  近两年来,株洲市全面实施河长制,因地制宜,以“河长制”促“河长治”,严格落实“一单四制”,构建“水陆共管、水城共融”大格局,唱响“齐抓共管、共同治理”大合唱。

 

  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土更净了、城更美了,百姓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更高了。株洲推行河长制、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机制,得到了国家督查组、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四级河长全面覆盖

 

  冬日寒气逼人,但湘江风光带上的草木依旧生机盎然。

 

  株洲境内,河川纵横,溪沟密布,水系发达,5公里以上河流多达314条。多年前,株洲境内河水污染、河砂盗采、河岸脏乱等屡禁不止,影响河道健康。株洲环保志愿团队曾对四水厂所在的一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展开调研,结果发现,该区域的水质相当差,水源地内乱象丛生,还有采砂船只、非法捕捞、违规养殖等现象。

 

  2016年12月,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河长制实施方案进行深入讨论,确定在全省率先建立河长制,全面开启全流域河湖治理工作。市内湘江、洣水、渌江3条主要河流纳入了市级河长制管理范围,确定一名市级领导担任河长。今年又对全市河长制工作委员会成员进行调整,毛腾飞书记亲自担任市第一总河长,所有市委常委分别担任一条河流或水库的河长,市级河长由3人增加到11人。全市425条河流、964座水库,共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2446人,实现了所有河流、水库和四级河长全覆盖。

 

  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和河长,纷纷开展调查研究、河湖巡查,力度空前,各级河长巡河7万余人次。截至目前全市关闭非法采砂场55处,切割非法采砂船75艘,取缔非法洗山砂场71处、行政拘留18人;全市处理河道垃圾案件50多起、打捞处理河道垃圾1.3万余吨,36个河道保洁监控点实现24小时动态监控,河道保洁全面铺开;全市148艘“僵尸船”全部按要求处置到位,非法捕捞得到根本遏制。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从江心到江面,从水域到陆地,全面“提质增效”。水清了,岸绿了,城美了,株洲的河长工作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表扬。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每天,湘江株洲段的一艘渔政船上,来自五个市直单位的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开展游江巡查。

 

  去年12月,株洲在全省首创“4+1”轮值巡查模式,水务、海事、环保、渔政4个部门按月轮流牵头,联合公安等其他部门开展联合巡查执法。这种河道执法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改变了过去九龙管水、条块分割、执法力量单一的局面,形成“五个指头攥成拳”。

 

  市、县、乡大胆创新实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河长制在株洲落地生根、全面开花,一地一特色,一河一亮点——

 

  石峰区推行“河长+网格员”管理,建立了巡山巡河常态化机制,全面实现山水河湖一体化管理。天元区率先启动“互联网+巡河”模式,实现实时查询河道数据、巡河轨迹,加速上报和反馈流程,大大提高了巡河的效率。芦淞区在此基础上,利用短信平台,建立“提醒机制”,补齐了APP巡河任务交办下去不能主动提醒责任人的短板。

 

  株洲县成立全省首家县检察院驻河长办检察联络室,使得执法更加规范,办案流程更加快捷。茶陵县开展“党员亮身份,践行河长制”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醴陵市积极探索“河长制+精准扶贫”模式,把河道治理与脱贫攻坚有效融合,护了绿水青山,还富了百姓口袋。

 

  体制、机制的创新,发挥起“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收获到的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湖南水利二维码

相关阅读

株洲:“河长制”促“河长治”

765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