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紧盯防汛重点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1-06-02

汹涌浑浊的江水,终于停止往岸边爬了。


5月22日13时07分,湘江株洲站出现41.18米的洪峰水位,超出警戒水位1.18米,相应流量达1.7万立方米/秒。站在湘江边,江水拍岸、激流北去的场景,让人怯步。


今年的大洪水为何来得这么早?盯防的重点是什么?在堤防边、在排渍站、在隐患点,记者与水利专家对话。


雨水叠加、多流汇合,江水北去之路受阻


建宁排渍站,一座古老的城墙矗立湘江边。


与城墙一路之隔的河东风光带,水在闸口附近聚集,淹没了蜿蜒的游步道,淹没了一排排绿树,撞上出水口拍门又退了回来。城墙之内,抽水泵嗡嗡作响,7台机组有3台正连续作业,将内河雨洪抽排到湘江。


“从19日凌晨开始,建宁排渍站就放闸抽排。”市河东防洪排渍管理站站长覃业恒,与工作人员仔细检查机器运转情况。他告诉记者,当内河水位高于38米,强降雨一来,就容易引起城市内涝。


湘江水位维持高位运行,此轮强降雨水位抬升7.15米,并在5月22日13时07分出现超警洪峰,这在主汛期到来前,并不常见。


据统计,5月份以来,我市共发生5轮较强降雨,累计降雨量299.9毫米,较历年同期(144.8毫米)偏多107.09%,这是有统计以来5月同期降水之最。


“今年来自西南印度洋和东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强劲,而北方冷空气也不示弱,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激烈‘碰撞’,梅雨季节提前来了。”市水旱灾害防御事务中心主任邱运众介绍,雨水叠加让“一江两水”负荷满满。


事实上,今年年初气象部门预测,虽然有洪涝发生,但整体上旱大于涝,如今湘江全线超警,与流域内长时间大范围降雨导致的多流汇合,也关系重大。近期,湘江流域上游的6个市接连发生强降雨,各支流洪水相继汇入湘江,导致江水北去之路困难重重。


23日7时22分,湘江株洲站水位退出警戒水位。


查险抢险,立足早发现、早处置


5月21日,渌口区渌口镇巡堤人员发现湘江堤大石围涵闸有漏水现象,系闸门被杂物阻碍不能自闭所致。收到险情报告后,市水利局副局长范柏春立即带领抢险技术专家赶赴现场指导处置,通过在涵洞进口填筑一道土围堤,阻挡了河水倒灌,目前险情已控制。


天元区湘江湘水湾段滑坡现场,水利专家接到天元区水利部门的求助电话后,立即指导工作人员加固护脚,阻断险情继续发展。目前,该险情已经基本处置到位。


查险抢险,各级防汛部门立足早发现、早处置。截至目前,我市共派出市级水利专家11批36人次,分赴各地督查指导,市水旱灾害防御部门发布各类预警300余次,预警信息5万条。


此前,水利部门已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期间水利部门督促各地落实堤防、水库、涵闸、泵站、小水电站、骨干山塘等责任,履行应急响应期间巡查职责,及时收集各县市区巡查防守情况。


“小型水库防守,山洪灾害防御,薄弱堤防巡查,是我们防守的重中之重,同时还要防范退水期堤防迎水面滑坡等险情。”市水利局局长彭良平介绍,目前各级防汛责任人全部在岗在位,确保洪水安全过境。







相关阅读

株洲:紧盯防汛重点

19418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