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用担当和温暖筑起坚实的“防洪堤”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9-07-15
7月9日8时,株洲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10时,醴陵市启动防汛I级响应;11时,株洲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洣水、渌水告急,湘江告急。
10日,湘江株洲站水位逼近历史最高水位。醴陵、攸县、茶陵灾情严重。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相继对株洲防汛工作作出批示,有关省领导来到株洲指导防汛救灾。株洲市委、市政府把防汛抗灾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抓紧抓实,并深入防汛抗洪一线。
他们密集调度 直奔灾情最突出的一线
7月12日至14日,全市新一轮强降雨到来,湘江仍维持在高洪水位,湘渌江沿线险情和隐患严峻,全市机关干部放弃双休日,严防死守,确保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最是危急紧要关头,最能考验干部的责任担当。”白天奔赴一线,深夜密集召开调度会,与洪水赛跑,与危险擦肩,这就是株洲市领导干部在抗洪抢险中的担当。
7月9日下午和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连续奔赴醴陵市、攸县、渌口区、石峰区等防汛抗洪的第一线,现场指挥防汛抗洪抢险工作。哪里灾情最突出,毛腾飞就奔赴哪。醴陵泗汾镇,渌江支流铁河浊浪滔滔,距离泗汾桥面只有咫尺,洪水造成40余间房屋被毁。毛腾飞来到这里仔细察看,询问水流水势和群众疏散情况,要求密切留意水情变化,充分做好预判准备。攸县黄丰桥镇一山塘发生溃坝,造成兴旺村和广和村5人失联。毛腾飞来到事故所在地,仔细查核人员受灾与伤亡情况。攸县江桥街道河水倒灌,周边四个村变为了一片汪洋,4100多人被困。省市120名抗洪抢险人员和40艘全新的冲锋舟紧急转移群众。毛腾飞向大家表示慰问,要求全力保障受困受灾群众的安全和生活需求。
7月10日晚,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自西藏考察援藏工作回到株洲,在参加完全省防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紧急赶往渌口区督查防汛工作。他要求相关部门要全力以赴抢险救灾,不惜任何代价堵住溃口,确保京广大动脉的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连日来,其他市领导相继赶赴防汛抗洪抢险一线,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干部群众,分析研判雨情水情灾情,指挥部署防汛救灾各项工作。
他们众志成城 危急关头的最美逆行者
7月9日,渌江干流醴陵市石亭镇石塘岭段出现洪水漫堤滑坡毁损险情。当地奋力组织救援,紧急转移群众1.2万人。10日,渌口区南洲镇将军村湘江干堤出现决口,当地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将受困村民全部安全转移,并迅速组织人员填补决口……每一次成功排险抢险的现场都会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7月9日中午12时20分,醴陵市来龙门街道上洲社区紧邻渌江的15个村民小组,全都涌进了洪水,抗洪抢险形势千钧一发。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清月用生命中最后12小时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张清月才在湘雅医院接受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和搭桥手术,这是他第二次经历这样的大型手术。头一天晚上社区负责人已经在张清月家里碰了头,张清月分配了任务,优先转移群众保安全,可第二天不放心的他又出现在了社区。和社区工作人员,动用汽油船买来牛奶、面包等干粮,布置救援人员分批送到受灾群众家中,安排工作。最终48岁的张月清倒在了指挥救援船附近。
刘雪平,湖南省醴陵市船湾镇党委副书记,在这场大洪水中三次松开救命树,把希望留给老百姓,自己成为最后一个获救者。
攸县莲塘坳镇新朝村属于重灾区,全村千余名群众被洪水围困。党员东辉,坚持与武警一起进入重灾区。为将群众转移安全地带,他将不敢涉水的老人和小孩背在身上,在水中走了一趟又一趟。30个小时的奋战,一叶冲锋舟救出100余名群众。
7月10日晚上,马家河街道新马堤段出现渗水情况,险情一发生,物资和设备迅速到位,马家河街道、社区30多抢险队员齐上阵,开启了连夜抢修。200多个沙袋,30多名队员,7个多小时的“战斗”,排除险情。
除了基层的这些最美逆行者,每个重灾区都少不了武警和消防队员的身影。石塘岭段出现洪水漫堤滑坡毁损险情,300余名武警、消防、城管、海事等抢险队员奋战一线,派出直升机、冲锋舟等救援工具共计800余次,转移受困群众1.2万人,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他们微小力量 折射出株洲温度
一线严防死守,全力救灾。而在每个救灾现场的背后,还有他们的微小力量,感动着抢险人员,更温暖着受灾群众与这座城市。
80岁的湘湾社区点点爱心志愿服务队彭泽良和田金梅老人,烈日下出现在天元区栗雨社区王塘组河堤段,将西瓜、饮料等物资亲手交到抢险的队员手中,并嘱咐他们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大坪堤段,个体户给防汛值班人员送上了热乎乎的饭菜。天诚蛇馆为盘石村准备了200份盒饭……
张维是芦淞区庆云街道谭家塅村村民,枫溪港涨水虎形堤出现管涌和裂缝,200多人就在村里彻夜抢险。张维亲眼目睹抢险人员经常通宵达旦,特别辛苦,很多机关、社区工作人员连续几天没回家。深有感触,为在一线抗洪的抢险人员送来了800余斤西瓜。
三门镇湖坪村大部分地区被洪水淹没后,很多村民转移后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地势较高的吴建新家没受到洪水的影响,他就自购价值2000多元的大米、肉、蔬菜等,为灾民们做起了可口免费的热饭菜。食材维持二三十个人10天的食用不成问题。这些是他用自己的车运到水淹区之外,再通过冲锋舟运送了两趟才完成搬运。
无论是大灾面前,还是平日里,这些温暖的场面在株洲从来不会缺席。
面对灾害我们无法控制,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赢得战斗的最终胜利。

湖南水利二维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