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区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2-11-30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更是一座城市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南岳区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结合南岳实际情况,把节水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全力推动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
节水,势在必行
南岳为什么要节水?
南岳古为衡州之域,1961年底,南岳管理局改称南岳县,1984年正式设区,境内的南岳衡山是中华五岳之一,素以“五岳独秀”著称于世,是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南岳区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地处衡邵干旱走廊,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靠天喝水”情形长期存在,辖区内仅有14条小溪小港,河流总境长92.46公里。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城乡用水基本依靠11座小型水库,缺乏大中型水库枢纽,总库容仅945.5万m3。现建有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为3.1万m3,根据分析测算,到2025年,全区日生活需水量达4.12万m3,供水缺口超过1万m3;到2035年,日生活需水量将达6.92万m3,缺口达3.82万m3。水资源“瓶颈”已成为制约南岳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迫在眉睫。
2018年,南岳区遭遇百年难遇的四季连旱,饮用水库蓄水量大幅缩减,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严重不足,2018年5月—12月南岳区政府实施了“限时供水,定时送水”,家家户户陷入“吃水难”、“缺水用”困境。2019年11月南岳区成功争取被省水利厅列入省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示范区创建名单。经过两年多的创建,南岳区在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基础建设、突出示范引领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2020年11月18日,节水型社会达标和示范建设顺利通过湖南省水利厅技术验收,2021年4月,顺利通过国家水利部长江委现场复核,并得到了水利部、省水利厅专家指导组的高度肯定。
节水,打出组合拳
向机制要水
建设节水型社会示范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凝聚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南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2020年2月区政府召开会议专题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并在之后政府常务会专题进行了研讨。3月10日正式印发了《南岳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区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等25个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的高规格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多层次的建设领导体系。同时,《方案》还明确了节水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和年度任务分解表,确保创建有规可依。
2020年5月20日,《南岳区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正式颁布施行,对区域内节约用水、用水监督管理等有关活动进行了严格控制,进一步以法之力拧紧了节水“水龙头”。
几年来,南岳区不断健全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加大依法管理力度,节水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陆续出台了《南岳区“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南岳区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南岳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南岳区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规章、规范性文件,涵盖城市节水用水、水资源管理、计划用水管理、非常规用水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依法、依规开展节水工作的制度体系。
同时,南岳区完善城市节水管理制度,制定了《节水项目建设、节水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南岳区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实施办法》《南岳区“节水三同时”措施方案》等配套文件,涵盖节水统计、节水奖惩、水价改革等城市节水管理的多个方面,城市供用水、节水管理制度不断强化。
为了体现用水上的严格管理,南岳在全区范围内实行阶梯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建立动态调整运行机制,全面掌握1.18万取用水户用水情况,对机关单位、居民小区、学校、医院、宾馆酒店、洗车行、洗浴场所等不定期开展水资源监督检查,确保全区水资源费用足额征缴到位,让浪费水资源的陋习无处遁形。
向科技要水
随着城市不断扩容和旅游飞速发展,南岳的常住人口已达7.03万人,年接待游客突破1300万人次,用水需求快速增加,如何科学合理解决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根本和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依靠科技手段,向科技要水。南岳区审时度势,从2020年5月开始,先后累计投入了500余万元,启动节水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在全区范围内建设了223个监控终端,对全区取用水分级计量、供水管网压力、灌区渠道流量计量、河道水质环境、水库水位及雨量计量等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并对漏损区域进行报警预警提醒。2020年11月建成全省首个水资源综合信息管理中心,完成城镇取用水分级计量改造和农村罐区计量监测系统,工业用水计量率达100%,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超过60%,目前已成为“智慧节水”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为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宝贵的水资源,减少污、废水排放量,减轻水环境的污染,2020年9月,南岳区启动了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项目,2021年4月15日建成通水,通水后从污水处理厂末端取水,将每天1万吨出厂水通过3.76公里输水管道输送至金月湖人工湿地,经净化后再输送至智能中水站(全省唯一一家刷卡式自助设备),用于金月湖景观、道路浇洒、环卫、绿化和农田灌溉等用水,将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远超考核要求15%的目标。
南岳是旅游大区,在旅游旺季高峰日游客就能达到10余万人,景区生产生活用水量也水涨船高,以前景区的公用厕所数量不仅少,而且设备陈旧,极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对此,南岳全面开展以净化为标准的“厕所革命”,从建筑材料的选用,排污系统的设计、日常的保洁与维护都贯彻节水理念,先后在景区新建和提质改造厕所26座,其中建设“第三卫生间”19处,大大节约了高峰时段的景区用水量。同时,在乡村大力推广水冲式厕所,建设三格式“净化池”,全区90%以上的居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净化,水资源实现了持续利用。
向观念要水
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个月会浪费1至6m3的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会浪费3至25m3的水……企业、单位、居住小区既是用水的主体,也是节水的中坚,更是节水的主力军。南岳区始终坚持把引领节水载体创建活动作为夯实城市节水的基础工作来抓。截至目前,南岳区已成功创建节水型机关26家,节水型小区2个,节水型景区1个,形成了以点带面、以面带区的良好示范效应。
南岳区农业农村局总建筑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工作人员超过100人,是名副其实的用水大户。2020年6月开始实施节水改造,全面排查更换不合格或高耗水用水器具,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年耗水量减低近150m3。推进空调冷凝水收集和雨水回收,用于院内道路浇洒、绿化以及景观用水,每年节水量约为200m3,利用宣传栏、横幅、LED电子屏、宣传海报、短信等,营造人人爱水惜水良好氛围。同时,组织开展节水宣传培训,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节水用水,发挥了很好示范引领作用,为公共机构开展节水型机关建设提供很好借鉴经验。2021年机关用水量为877.5立方米,较2018年下降27%,人均年用水量为9.75立方米/人,低于湖南省用水定额先进值12立方米/人/年的标准。
南岳区深入推行“节水+旅游”模式,突出抓好景区景点及宗教场所的节水示范创建工作,以“寿山寿水、惜水惜福”为宣传理念,在全区宫、观、寺庙等宗教场所开设节水宣传讲堂,在宾馆、客栈、民宿,强力推进节水措施落地。高水平制作系列节水宣传片并在各类媒体、客户端投放。以科技赋能,投放智能机器人,建成节水文化展示馆及节水文化长廊,大力推动节水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宾馆酒店、进景区及宗教场所“十进”宣传,2020年12月,聘请湖南卫视主持人刘梦娜担任南岳节水形象大使,发挥名人效应,为南岳发声,让节约用水成为全区人民和广大游客的自觉行为。
节水,汇聚志愿者力量
“水是生命之源,请您珍惜身边每一滴水”总有一群这样的热心人士,他们身穿红马甲,将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当成己任,经常出入南岳大庙、游客中心、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向来往群众普及着节水知识,营造了一个全民爱水节水惜水的良好氛围。
南岳志愿协会成立于2020年,每年由政府给予专项经费保障,从一开始的少数党员志愿者发展为如今汇集了校园内的小小志愿者、共青团的青年志愿者、社会上的爱心公益志愿者、退休党员的银发志愿者的社会志愿团体。几年来,他们冒着烈日、不惧风雨,争当群众身边的环保志愿者和知识宣解员,按每月不少于一次的频次自发地开展志愿活动,用自己绵薄之力致力于节水事业发展,是大家公认的一群可爱可亲又可敬的人。截至目前他们已开展节水护水志愿活动50余次,发放宣传物资约2万份,用自己行动践行着节水爱水的誓言。
他们中还有一位“主心骨”“定心盘”“压舱石”,那就是他们的志愿协会会长旷洋波同志。他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总是怀着感恩之心默默地组织和参与一些节水护水善行活动,用自己的善念来感染和影响周边的人,为把南岳打造成世界级国际旅游目的地而不懈努力着。组织成立以来,他就多次参与节水护河宣传活动,荣获了“最美河湖卫士”“节水公益卫士”“节水志愿先行者”等称号。当下,在旷洋波河长的积极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了“民间河长”这个队伍,它不再是口号,更多的是一份责任,节水宣传已成为常态,节水观念、节水意识早已深入人心,一位节水志愿者正用一颗感恩之心守护卫南岳水资源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