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县:做好“传承红色基因”文章 为和平湖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提速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2-10-26
2017年9月,和平湖水利风景区获批为第十七批国家水利风景区;2021年10月,顺利入选2021年度全国30个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建议名单;2022年9月,水利部专家组现场复核和平湖水利风景区申报传承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工作……
2017年至2021年,和平湖水利风景区共接待游客133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8.03亿元。今年1至8月接待游客116.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7亿元……
一次次实实在在的发展,一串串生动真实的数据,映射出怀化市芷江县和平湖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力度和速度。
和平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依托蟒塘溪水电站及城市防洪工程而建,属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总面积25.1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77平方公里,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以上,因贯穿“和平名城”芷江县而得名和平湖。景区以“多彩侗㵲,和平水都”为核心特色,将景区打造成水利文化、历史人文景观、红色文化、和平文化、侗乡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与城水交融的空间格局。
近年来,芷江县大力实施“治水兴县”战略,强力构建“湖清河畅、水净景美、和平名城、生态侗乡”的水生态文明城市,成功创建和平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在此基础上,芷江县积极挖掘利用景区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全力推动新阶段和平湖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
聚焦红色资源 做好“挖掘”文章
芷江县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这一景点为依托,通过专题研究,挖掘整理了红二六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宝庆会馆)、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红军长征在芷江等一大批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做好红色文章,给和平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增添了鲜明的红色名片。
目前,和平湖景区已发展成为以水利工程景观、生态植被景观、水文地质景观、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和平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为特色的、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红色水利旅游胜地。
聚焦水利特色 做好“结合”文章
芷江县坚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全域旅游相结合,完成堤防建设6公里,实施草皮护坡及绿化美化亮化近1万平方米,改造沿河大道4公里,设置滨河景观15处,新建2座旅游桥、20处亲水码头、8处侗族观景亭,新建湿地公园1处。
投资近3亿元新建自来水第二水厂,新建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改造和雨污分流项目,建设污水管网14.69公里,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3处,县城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100%。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结合“两城同创”与“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先后开展水上餐饮船舶和浮动设施整治、河岸垃圾处理整治、和平湖专项整治行动等十多项专项整治行动,全县饮用水源水库均达到饮用水源水质标准。
芷江县还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以和平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为核心,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功能,健全营销体系,实现水利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聚焦宣传教育 做好“创新”文章
芷江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强化红色培训,丰富大众体验。做好研学旅行,打造“精神高地、旅游胜地、培训基地、人气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清廉教育、党性教育、水情教育,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育体系,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和平文化。
芷江县还开展以倡导和平为主题的“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充分发掘好、保护好、建设好、利用好芷江丰富的抗战文化资源,实施文化品牌建设,打造传承抗战文化高地,推出《红军长征芷江纪事》《红军长征在芷江》《芷江百年经典红色故事》《日落芷江》《抗战胜利受降芷江纪事》等系列文创产品。
同时,每年定期开展景区水生态、水环境等保护、建设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媒体,实时展示风景区工作动态,构筑网上宣传平台,展示水生态文明和和平湖水利风景区建设成果,科普水资源与水利知识,增强民众知水、爱水、护水、惜水意识,进一步提升和平湖风景区魅力,提高社会知晓度和关注度。
聚焦规范引领 做好“提质”文章
芷江县将和平湖水利风景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水利风景区的日常管理,加大争资立项力度,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防洪工程、沿河大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滨水景观及旅游设施等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通过市场运作、合作经营等多种的方式,芷江在和平湖两岸建造亲水沙滩、农家乐旅游饭店等众多娱乐场所和服务设施,配套便民商店和纪念品、旅游用品摊点,积极保护景区生态环境,严格封山育林,加强旅游软环境建设,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旅游咨询、投诉和受理等机制,集中打击欺客宰客等侵害游客利益和扰乱旅游市场行为,建立旅游培训基地,重点培训景区、宾馆、旅行社等旅游服务人员,不断提升景区服务能力。
同时,由景区管委会牵头,水利、园林、市政部门积极参与,完善景区安全、卫生、绿化管护、水环境保护等规章制度,宣传景区管理、水环境和水工程管理等法规条例,查处污染水质、毒鱼电鱼、乱砍滥伐、随意倾倒和排放污染物等破坏水利区风景资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