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补齐城市排水短板 恢复水体生态环境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1-02-10
近日,行走在益阳市资阳区马良湖边,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水清、岸绿、景美的别致景象。清澈的水面上荡漾着浅碧的波纹,水中央漂浮着净化水体的浮动湿地,沿岸人行通道的设置简约而美观,亲水景观平台和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这里曾有近一公顷的池塘,附近居民在池塘里投肥投饵开展水产养殖,池边生活垃圾成堆,臭味难闻,经大力整治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从益阳市住建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根据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住建部、环保部下发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要求,益阳市组织相关部门对城市建成区内水体开展排查,共查出黑臭水体14处,其中渠道13条,总长约12.2公里,马良湖面积约1公顷。在13条需整治的渠道中,月塘渠、幸福渠、高桥渠、接城堤渠等赫然在列。为此,益阳市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统筹考虑城市排水防涝,科学制定整治方案。按照分步实施原则,先行解决城市水体黑臭问题,逐步在老城区实行雨污分流改造,最终打造成集城市休闲与绿色生态于一体的雨水廊道,实现长治久清。
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居民生产生活,危害居民身体健康,同时也有损城市形象。益阳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自2017年启动以来,紧紧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坚持“源头化、流域化、系统化”治理方针,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全方位、全过程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攻坚克难,通过在上游进行雨污分流改造、下游开展清淤疏浚、沿线新建污水管道、两岸生态修复等措施,平稳有序推进整治工作,逐步打通城市污水管网“动脉”,恢复水体生态环境。
在整治中,益阳市着力抓好控源截污。因地制宜,根据每个水体不同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采用相应的整治措施。通过在水体沿线埋设污水收集管道,就近接入城市排水管网,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实现截污纳管。抓好内源治理,对水体内及沿岸散落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垃圾临时堆放点进行清理。
通过机械、人工清淤和片石挤淤等清淤方式,对水体陈年的底泥进行清理,清理后的底泥暂时堆放于水体整治配套建设的淤泥临时脱水场,经过物理及试剂的脱水后,进行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与此同时,注重生态修复。综合经济与社会效益,大部分水体整治保持水体原有断面和水岸,个别水体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滤池、生态驳岸等相结合,进行水体净化、生态修复。实施活水保质,有条件的水体利用水库、资江或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达标尾水进行补给,完成城区雨污分流后,利用非合流的城市雨水补给,形成循环系统。“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表面上是水的问题,实际上关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等各项因素。治理之余,更需建立长效机制,处理好水岸关系、雨污关系、治管关系等,要治好更要管好,实现水环境持续改善。”益阳市政重点工程建设事务中心负责人表示,益阳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水、岸、管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污染源头管控。并坚持从实际出发,一手抓治理、一手抓管理,扎实推进治理攻坚工作,修复城市水生态,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