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山水惹人醉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1-01-19

凛冬时节,宁远九嶷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山水交融,风景如画。


一首“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深情吟诵,让人无限回味与遐想。


近年来,宁远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全力打造水清岸碧优质水环境,努力实现人与水和谐共处、水与城和谐相应、城与人和谐共生;


被列为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中国最美县域榜单;九嶷河鲁观段荣获“湖南省美丽河湖”。


天下九嶷,一场既增“颜值”又添“气质”的美丽实践在大美宁远生动展开……


河长主治,最美变盆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近年来,该县突出顶层设计,绘制绿色发展“路线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拼劲和韧劲,强力推进“河长治”落地生效。


成立由县委书记担任第一河长,县长担任总河长,县委、县政府分管水利的领导担任河流河长,河流所经地和水库属地乡镇党委书记担任乡镇第一河长,全面落实82条河流、107座水库的具体负责人。


“无论是河长制还是湖长制,核心就是责任制,全县各级河长要履职尽责‘干什么’‘怎么干’想清楚做到位。”县委书记肖质彬多次在会议上反复强调。守护好一江碧水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该县积极构建“行政河长、民间河长、记者河长、校园河长”四类河长体系,19名县级河长、60位乡级河长、327位村级河长,27个河长制成员单位上岗履职;78名“民间河长”、社会监督员全面参与全县中小河道查、评、议、宣等工作;87所学校实现“校园河长”全覆盖,打通校长到校园、校园到学生、学生到家庭、家庭到社会的“四到”信息传递链,共同守护家乡的青山绿水。


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全县迅速掀起河长制真抓实干的热潮,抓环境、抓整治、抓落实。


全面建立河道保洁机制与“户清扫-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四级链式垃圾收转运系统;推行“河长+警长+检察长”监督新机制;建成20个乡镇样板河,提档升级5个乡镇样板河;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河长制一体推进,设置200个河道保洁公益性岗位,实现常态化河道保洁。全力打造县城冷江沿江风光带,成功创建省森林城市、省园林县城、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顺利通过创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省历史文化名城验收评审。


摘一缕九疑山的白云,我醉了;喝一口九疑山的泉水,我醉了;红霞灿灿美如画,杜鹃朵朵映山红……


水岸同治,盆景变风景


如何把一个个“盆景”变成一道道“风景”?


宁远县因地制宜,坚持岸上与岸下齐抓、治标与治本同步;治理河道,截污纳管,拆除乱搭乱建、清理环境卫生、绿化沿线环境……


在基础设施上,宁远县注重打造样板河流,全县20个乡镇(街道)按照“水岸同治”的思路,分别确定一条(段)河流作为示范,全力打造“一河一亮点,一乡一特色”的样板河。同时,422个村(社区)实行门前“三包”,将“村边、屋边、路边”等“三边”区域,山塘、沟渠等微小水体保洁纳入管理内容,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地见效。


绿色生态,就是最大的优势;绿水青山,就是最大的金山银山。


县委、县政府把绿色打造成一号工程,把“绿道成网、村落整洁、庭院美丽”列入乡村美景蓝图,让乡村振兴“换挡提速”;把每一个村当成一个景点来设计,以九嶷山乡为核心,以厦蓉高速、二广高速为廊道,以永连公路、冷九大道为两翼,以禾亭、仁和、天堂、冷水等乡镇为重点,形成了“一核两廊三线四镇多点”的发展路径。


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94%,城镇绿化覆盖率40.96%,村庄绿化率42.19%,通道林木绿化率达89.05%、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9.1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3平方米,全部达到或超过省级森林城市标准。


如今,放眼望去,绿色如茵,山水相映,一幅宁远版“富春山居图”呈现在眼前。


全民同治,风景变风尚


因河湖之变,正带来新的可能。


漫步在宁远文庙广场河边,道路干净、环境优美,前来休闲的市民或健身、或聊天,悠然自得,每个人都随身携带一个垃圾袋,临走时再将垃圾分类扔进垃圾筒。


“这是村里的‘母亲河’,我每天都会和村里的河长来这里巡河,与他们共同维护天蓝水绿的环境。”在仁和镇舂水河边,民间河长吕利波和原村支书吕初友共同巡防在舂水河沿线。


以“河长制”牵引“河长治”,该县始终坚持以党员、群众为主体,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


抓实公德教育。在县委党校科干班、中青班,开设河长制专题课程,聘请县河长办负责人、专家进行授课;充分利用村民议事会、村民监督委员会“民情议事、民情监督”作用,破解水行政执行难题;探索实践“党建+河长制”工作思路,激发基层治水新活力;同时,将河长制工作纳入村规民约,管出“河畅水清”。


抓实环境治河。坚持治污与坚持治污与控污、集中与分散、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四个结合,


大力实施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厕所革命、水体修复,形成“三治一改一修”水体综合治理体系;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8%、48.5%,近6年累计投放各类鱼苗1200万尾,6座退出类电站签订了退出协议。


抓实专项整治。大力开展“清四乱”、“一拆二改三清四治五化”、河道采砂联合整治、打击电鱼、非法捕鱼的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农村改厕7381户,拆除“空心房”86.8万平方米,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100%、83.6%、86.3%。近两年来,取缔非法采砂场4处,拆除餐饮场所3处,查获非法电鱼设备60套,有力有效地维护了河库水域水生态环境。


如今,宁远县河长治催生了“美丽河湖”的气质巨变。2020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7%以上、水环境质量优良比例达到10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万元、1.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4%、8%;不断擦亮人民群众幸福底色。


绿水青山、小桥流水、红瓦白墙,何去江南?宁远正以宜居宜游宜业的“诗与远方”正向我们走来!







相关阅读

九嶷山水惹人醉

1414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