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长制喜见成效(图)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8-10-16
国庆假期刚刚过去,前几天又下了一场雨,浏阳河环境卫生怎么样?10月12日,浏阳市副市长、市副总河长王坤球再一次来到小溪河巡河。
这次同行的还有中央及省市媒体记者,以及来自全市的摄影爱好者、网友和沿河居民代表共60余人。浏阳市河委会邀请大家“跟着河长去巡河”,通过实地查看水体质量、水域环境等,了解浏阳河长的巡河日常。
小溪河巡河: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巡河队伍第一站来到高坪镇双江口。大溪河和小溪河在这里汇合,形成哺育149万浏阳人民的母亲河——浏阳河。
站在双江大桥上向下望去,河水澄碧,鳞波闪闪,不时可见野鸭、白鹭飞起,两岸青绿保持着自然的风貌。河湾回水处,一艘专业打捞船停靠着,工作人员正在打捞些许水葫芦和浮屑杂物。立在桥边的指示牌上,清晰明了地标明了浏阳河双江口河段各级河长的姓名、联系方式和工作职责。
高坪镇镇长、小溪河高坪段河长介绍,高坪镇镇级河长每月巡河不少于3次,村级河长每月巡河不少于4次,巡查中发现问题立即形成交办件实施整改或上报上级河长。
正当王坤球沿着小溪河巡查时,两艘皮划艇驶过来。原来是高坪镇人民政府、水务局、国土局、畜牧局(渔政)、环保局、公安局、地方海事处等单位在联合开展浏阳河集中巡查执法行动。了解巡查情况后,王坤球将发现的问题现场交办,要求水务局、高坪镇及时落实整改,确保浏阳河“河畅、水清”。
浏阳境内分布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三大水系,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6条、各类水库188座。自2017年全面启动河长制工作以来,浏阳认真贯彻各级决策部署,建立了“目标明确、多方协同、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河长制工作模式,初步形成了共治共享、共建共管的水资源保护治理格局。全市共明确1773名河长,其中市级(联系)河长37名、乡级河(段)长245名、村级河长322名、片区河长1169名,所有河流、水库及沟渠塘坝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实现了全覆盖。
织密护河“一张网”,开展日常巡河的同时,浏阳市今年强力开展“浏水斩污”、“僵尸船”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百日攻坚”等行动,拆除27家造纸企业落后纸机52台,拆除采砂场(点)40处,清理“僵尸船”“三无”船舶421艘;完成规模养殖场(户)拆栏2306户,涉及面积35.6万平方米,浏阳河沿河500米范围内规模养殖实现“清零”,500—1000米范围内将于年底前全面退出。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浏阳主要河流的水质明显改善,浏阳河干流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
全民参与,打通水体治理“毛细血管”
从双江口沿河而上,来到大溪河流域的官渡镇竹联村。秋收的田野上,村里小微水体管护志愿者正在义务疏通沟渠、清理杂草,打通水体治理“毛细血管”,为下一季丰收打下良好基础。众人组成的巡河队伍,边走边看,不时与村民交谈、拍照记录。
官渡镇村级河长、竹联村党总支书记吴敬芳告诉大家,这条2公里长的渠道以前淤泥堆塞、杂草丛生,农药瓶罐随处可见。如今,村里成立了小微水体管护志愿者队伍,有上百人报名,精选了86人,“村民们爱水护水的意识大大提升”。
竹联村,只是浏阳河长制工作机制下,小微水体管护取得良好成效的代表之一。目前,浏阳市涉及小微水体管护的307个村(社区)均成立志愿队伍,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小微水体志愿者管护活动,累计参与达到18506人,“爱护、治理、保护河库”成为全市上下的行动自觉。
同时,浏阳在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均建立“三员”队伍(河道保洁员、社会监督员、义务劝导员),并明确了269名“民间河长”,开设举报监督热线。今年来共受理有关信访投诉226件,处理答复率100%,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
湖南水利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