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灌区献“水脉” 干旱走廊护“粮仓”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0-11-03
如果说欧阳海灌区如同一条延展在湖南省抗旱主战场——衡邵干旱走廊南端的“水脉”,陶云初辛勤耕耘三十年的水稻田便处在水脉的最末端。原以为新冠肺炎疫情与灌溉期旱情叠加,自己位于尾灌区的水稻田今年必将减产,没想到现实却恰恰相反。
“眼瞅着几个月没怎么下雨,但渠道里来水却很充足,也没人为‘争水’发生纠纷,水稻不仅没减产绝收,反倒每亩增产100公斤,吃着‘灌区饭’,我们很幸运。”站在100亩已抽穗的水稻前,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冠市镇黄斗蔸村种粮大户陶云初对欧阳海灌区充满感激。
2020年灌溉期,欧阳海水库遭遇建库以来流域来水最少的一年,水库一度面临无水可蓄的严峻考验。然而与锐减的来水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欧阳海灌区不仅足额完成灌溉任务,干渠尾水衡南县较2019年更增加5500亩受益农田,耒阳市大皮江水库亦首次获得来自灌区近百余万立方米的补水。
是什么原因形成这一增一减的鲜明对比?秋收时节,记者实地踏访欧阳海灌区,在一线寻找问题的答案。
精细调度 用好每一滴水
从英雄故里——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欧阳海水库出发,欧阳海灌区将贵如油的“庄稼水”及时输送给沿线的塘堰河库、田间地头。它所润泽的地区,既是“十年九旱”的干旱死角,亦是人杰地灵的湘南粮仓。
“欧阳海灌区的水,一路穿越各类输水建筑物,从大坝到尾灌区田头,最长需要7至8天。调度抗旱水源,必须算好‘精细’账。”欧阳海灌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灌区科副科长颜东福说。
2020年面对严峻的蓄水形势,欧阳海灌区不仅结合天气、蓄水及各区域农田需水实时情况,采取干、支渠轮灌的方式,亦按支渠灌溉面积的大小,“因渠而异”实施不同轮灌方案。
站在管理局调度控制室内,大屏幕上各分水口闸门开闭情况一目了然。作为灌区水量调度的大脑中枢,这里刚经历完一个极其忙碌的调度季。
“早在6月底,我们便要求各受益区根据灌溉范围内农作物生长周期编制需水计划,在综合分析全灌区支渠灌溉面积、流量情况后,科学制定灌溉供水实施方案。”颜东福介绍,进入7、8月灌溉抗旱高峰期后,灌区对三千亩以上的大支渠全部实行轮灌。其中万亩以上的大支渠按灌溉面积和配水流量大致相等原则,插花编组实行轮灌AB角,在保证支渠安全的情况下,支渠首放水流量加大30%~50%,同时按渠道输水距离长短,灌溉时间开、关各3~4天不等;三千亩以上万亩以下的支渠则由干渠管理所划定若干组轮灌AB角实行轮灌。
拿陶云初的水稻田打比方,放水4天,他所在供水片区上的3000亩水稻就基本能喝个饱。此时,其它供水片区上的作物暂不需补给灌溉用水。工作人员在合理分组后,便在4天内关掉暂不需灌溉的其他片区分水口,加大流量灌溉陶云初所在片区的渠道,将水流集中下放至渠道尾部。4天后,关闭陶云初所在片区渠道分水口,打开早前被关闭的渠道分水口,对其进行集中灌溉。
“通过轮灌,便能在总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确保放水渠道通水时流量更大、流经距离更长,受益耕地更多,并减少不必要的供水浪费。”颜东福说。
特殊年份里,欧阳海灌区不仅将抗旱保灌的目光投向灌溉方式革新,更将目光投向互联网+新科技。
“我们与用水单位、种田大户建立微信群,放水前便将相关信息直接通知到村组负责人;放水后,我们亦会实地了解收集灌溉情况,观察灌溉效果。”驻足欧阳海灌区8+352东支干渠节制闸闸口,管理局东支干渠管理所所长刘彬边说,边打开自己的手机。
刘彬的手机里,各大用水微信群互动活跃;今年全新投运的“欧阳海灌区量测水信息系统”手机移动端“智慧灌区”APP,页面简洁、使用便捷,工作人员轻轻一点,便可全天候实时了解干渠控制点水位和支渠放水大小、轮灌时间等。
“2020年我们较去年提前34天开灌,灌区累计供水33288万立方米。”管理局党委成员、纪委书记钟芳杰介绍,2020年管理局党委积极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将开灌时间大幅提前至4月17日,提前补足灌区范围内的塘堰河库基础水量,为抗旱打下坚实基础。
自我牺牲 连番限电保灌
盛夏时节,正是水电站满负荷发电的好时机。然而对于欧阳海水库而言,这个夏天的水电站厂房,不仅显得有些“安静”,中控室显示屏上的发电量更多次出现“负值”。
发电高峰期,为何发电数据为负值?
在管理局发电部副部长易靖宇的带领下,记者翻开欧阳海水库2020年发电记录。与得到最大限度保障的灌溉流量不同,水库发电流量却被轮番“瘦身”。
——6月12日、15日、17日、22日,连续四次调整运行方式和减少发电负荷。至6月22日,电站停发2台机组,全天1台机组运行且未满负荷。
——7月7日、10日再次连续调整负荷,从1.2万千瓦减至1万千瓦、0.9万千瓦。
——7月19日起,全天分时段开1台机组运行。
……
“发电流量最小时仅为13立方米每秒,仅为保障下游舂陵江最低生态流量。”易靖宇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欧阳海水库3台机组3.6万千瓦装机容量满发计算,一天可发电90多万千瓦时。为了抗旱保灌,2020年5至9月主灌溉期,欧阳海水库发电量同比近5年均值减少55%,收入减少1823万元。实施限电保灌后,管理局更需从大电网高价购电而后低价卖出,以保障电站周边农村居民生活用电。2020年7、8、9月,欧阳海水库分别倒送电12天、31天和21天,因电价倒挂每天损失5万元左右。
在出乎意料的干旱年份,欧阳海灌区在供水的民生账与发电的经济账之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在自我牺牲中最大限度保障湘南粮仓的粮食安全。
初心如磐 传承英雄基因
欧阳海灌区的渠道里,流淌的是“丰收水”,更流淌着英雄的精气神。这精气神里,有自我牺牲,亦有无私奉献。
1963年11月18日清晨,解放军战士欧阳海舍身推战马,避免了一场列车脱轨的严重事故。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灌区,欧阳海灌区于1970年正式通水投入使用。50年后的今天,这里的人们正将英雄的精神传承光大。
“过去,‘争水’是引发社会矛盾的一大重要导火索。有些村子曾因争水造成恶性社会事件,闹出过人命。那会儿,我们不仅每天都需处理争水打骂,抗旱高峰期更连续1个月每晚蹲守渠道口、闸口维护管水秩序。”谈及过往管水岁月,衡南县冠市镇人大代表颜秋文记忆深刻。
对于缺水的干旱地区而言,水的精贵,不仅关系收成,更关系社会稳定。
2020年,在湖南省内北涝南旱的大环境下,欧阳海灌区人冒着高温酷暑,或是入户走访提前了解用水需求,或是严格落实轮灌安排,及时开关分水闸口。“实施精细轮灌,大幅增加了一线人员的工作量,但没有任何人对工作打折扣。有人被烈日晒得黝黑,有人忙着放水分流来不及吃饭亦或忙碌至午夜,涌现出一位位为保灌供水默默付出的基层典范。”管理局西支干渠管理所所长许小军说。
今年灌溉期,欧阳海灌区内未发生一起用水纠纷,未因故障出现一次停水断供。为了与受益地区加强放水沟通,管理局亦多次去函相关地方政府提前做好协调工作。
曾经,“辛辛苦苦几十年,遭遇大旱,一朝回到解放前”是这片土地上家喻户晓的顺口溜;今日,传承着英雄基因的欧阳海人正努力让“天干田不干”成为灌区新常态。
在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的感召下,欧阳海灌区已蹄疾步稳地踏上灌区节水增效的新征程。作为湖南省第三大灌区,欧阳海灌区仍将在干旱走廊上续写英雄担当,忠诚守卫湘南粮仓。
【记者手记】让英雄灌区“永葆年轻”
庄稼人深知,“一方水,一把粮”。对水利人而言,水利工程建设亦是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要害。
面对2020年灌溉期旱情,欧阳海灌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作用,并通过精细调度、限电保灌、强化沟通等方式,在水库流域来水量极度偏少的困难局面下,取得“超常规”的灌溉成果。
然而,作为一座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灌区,欧阳海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上仍存在短板,制约着灌溉功能的充分发挥。
欧阳海灌区干渠渠线长,且多是盘山渠道,右总干渠上游43公里途径石灰岩地区,下游多属紫砂页岩地区,渗漏大、保水性差。虽经过二十多年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灌区干渠设施得到极大完善,但全灌区尚有84.58公里干渠未防渗衬砌,险工险段、跑冒滴漏仍然存在。东支干渠上曾领先业界的倒虹吸工程,亦已超年限运行,面临设施老化等问题……
2020年是欧阳海灌区建成通水五十年,为了让英雄灌区“永葆年轻”,仍需进一步加大水利工程建设,补齐相关工程短板,让这位与干旱抗争半个世纪的水利卫士筋骨强壮地持续奉献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