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积极探索山洪灾害防御避免人员伤亡的途径和经验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0-12-09
湖南省积极探索山洪灾害防御避免人员伤亡的途径和经验
湖南省是山洪地质灾害多发地区,2003年以来,每年山洪地质灾害都造成100人左右死亡,山洪地质灾害成为湖南防汛抗灾最突出的问题和人民群众最大的威胁。面对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严峻形势,湖南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和总结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途径和经验,标本兼治,建立健全防御山洪地质灾害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全省共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山洪地质灾害580起,倒塌房屋4万多间。各地发挥防御山洪地质灾害体系的重要作用,在几次较大致洪暴雨天气造成的突发山洪灾害中,组织35万群众紧急转移避险,实现了无人员伤亡。
6月6日至7日,道县普降大暴雨,山洪大范围暴发。7日凌晨4时,地处泡水河流域的洪塘营乡累计降雨量160多毫米,8时,洪塘营乡良木树村半山腰一个小水电站明渠坝体发生严重崩塌,山体随时可能出现大面积滑坡,洪塘营乡迅速启动乡、村两级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各级责任人到村、到户,吹响喇叭、口哨,敲响铜锣,组织3000多名村民按照预定路线紧急转移到安全区。由于转移及时,没有人员伤亡。
7月22日14时,花垣县局部降大到暴雨,15时20分,补抽乡兴中村观测员在第4组居民区后山巡查时,发现有小石块下落,村组责任人紧急启动预案,迅速利用高音喇叭喊话、鸣锣、吹口哨报警,紧急转移在家的群众60余人。年近80的石玉明老人始终不愿离开,当他被强行背离危险区后,山体滑坡了。他家的3间房瞬间被泥石流冲垮。这次集中强降雨导致该村发生10多处山体滑坡,最大1处达100多立方,暴雨与滑坡深情厚谊块迅速形成泥石流,冲毁房屋6间,冲垮8户农户屋后墙体。事后,村民心有余悸的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村干部,是他们救了我们,是他们帮我们捡回了一条命。”仅7月22日一天,全县15个山洪灾害防御村及时启动村级报警系统,有效组织转移群众1万多人,避免了人员伤亡。
7月24日下午3时20分,古丈县境内普降大暴雨,古阳河等6条主要溪河河水猛涨,水库水位迅速增高。晚9时,古阳河水位达到254.1米,超过警戒水位0.3米,县城部分低洼地段进水。县防指立即启动《县城防洪抢险队伍调度预案》、《县城防洪预案》。县广电局拉响防汛警报,向县城沿河居民发出紧急转移信号。武警、民兵预备役、机关干部等组成的10支抢险队700多人迅速出动,帮助县城沿河居民疏散撤离。全县紧急转移疏散群众17650人,其中县城转移8200人。
7月25日凌晨5时,桑植县长潭坪乡水流村陈家岭滑坡地段监测负责人汪波发现山体有滑坡迹象,及时向乡政府及县防汛指挥部汇报,县防指果断启动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各村组责任人迅速通过高音喇叭、铜锣、口哨报警,按预定转移路线及时撤离群众74人,1个多小时后,100万方山体大面积滑坡冲毁该村房屋5栋。由于转移及时,群众无一伤亡。
7月27日凌晨1时,泸溪县潭溪镇朱雀洞村枞树坪组地质隐患点看守人员发现山体下高速公路出现滑坡迹象,村干部立即安排信号员敲锣叫醒熟睡村民,组织88户487名群众按预案紧急撤离。半个小时后,渡船载着最后一批村民撤离了村庄,身后一声巨影,山垮了。这次特大山体滑坡,滑坡体长1000余米,宽500余米,近2000多万立米,淹没19栋民房,冲毁稻田192亩。由于转移及时,数百名群众免于灭顶之灾。
实践证明,湖南省防御山洪地质灾害体系,特别是“土洋结合”的村级预警报灾系统较好地解决了灾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到户到人的问题,在减少人员伤亡方面起了关键性作用。这一套防御山洪地质灾害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湖南省高度重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省委、省政府从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作为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第一位的目标。省委书记张春贤要求:积极探索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规律和经验,研究一些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管用的办法,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坚决杜绝群死群伤的发生。5月20日,省委、省政府在郴州资兴市专门召开全省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张春贤,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于来山,副省长杨泰波和各市州主要领导,16个山洪地质灾害重点县(市)的县(市)委书记参加了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我省防御山洪地质灾害工作的经验教训,现场观摩了资兴市地质灾害防灾演习。会后,各市州迅速贯彻资兴会议精神,全省上下进一步提高了做好防御山洪地质灾害工作的思想认识。
二是实行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灾责任制。湖南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建立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灾责任制,省委、省政府领导对14个市州分片包干负责,同时,实行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村组干部和党员包群众的责任体系,省、市、县、乡、村层层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
三是形成了覆盖全省地质灾害重点县市区每一个村、每一户群众的防御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网络。早在2005年,湖南省就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手机短信服务专用平台,今年省防指收集防汛责任人手机号码69678个,在汛期统一免费向各级防汛责任人发布584县次暴雨短信预警,向73县次发布暴雨橙色警报,向475县次发布暴雨黄色警报,并与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联合发布了34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省市财政安排3670万元,统一购置了18000个喇叭、3000个功率放大器、3000个不间断备用电源和一批话筒、锣铜、口哨等其它设备分发到全省32个山洪灾害防御重点县的3000个村。全省建立了由9万余名村组干部和党员组成的预警员队伍,采取一名村干部包一个组,一名党员包5户群众的方式,一旦发生灾情,能够通过广播、电话、敲锣、吹口哨等方式,将信息迅速传递给每一个村民,组织群众紧急避灾。
四是制定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湖南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合理避让、重点整治,推动整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被动的应急抢险救灾向积极主动的防灾减灾转变。省政府发布实施了《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省国土、水利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分别制订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划定了地质灾害易发区段和时段,具体落实了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责任单位、责任人和防灾措施,明确了预防预警程序和信号、人员疏散转移路线、临时安置方案等,并将预案要点广为通告,使各责任人和危险区群众熟悉各自职责、熟悉警报信号、熟悉转移路线、熟悉临时安置点。为切实提高实战能力和水平,汛前,省、市、县还分别开展了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应急避灾实战演练。
五是宣传普及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知识。今年,湖南省开展了一次全省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136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19个县市区272个乡镇3357个村的干部群众,约12万余人。部分县市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列为全县中小学校选修课程,每学期安排两堂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课。对新上任的市(州)、县(市)、乡(镇)长进行了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专门培训,提高了各级干部的应急指挥能力。汛期,省内各大媒体还相继开辟专栏加大对防汛抗灾,尤其是防御山兴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发放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知识宣传图册140多万册,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 六是依靠科学手段提高防灾避灾水平。2005年底全省建立了由加密自动气象站、加密自动雨量站、数据资料处理中心构成的全省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站网。到目前为止,全省已累计建站1593个,同步完成了15个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站网在今年汛期投入业务运行,监测了每一次天气过程,为汛期气象服务提供了准确、及时的第一手资料。多普勒雷达加强暴雨等灾害天气预报,对今年汛期以来发生的8次暴雨天气过程都作出了准确及时的预报,特别是对6月7日前后发生在永州和7月19~25日发生在湘西北的两次致洪暴雨强度落区都作出了成功的预报,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指挥群众抗灾避险提供了可靠的气象信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