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忠同志散记五篇(图)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0-12-09
王孝忠同志散记五篇(图)
(本站注:省委督办专员王孝忠同志担任厅长期间就笔耕不止,诗赋、散文、散记佳作迭出,其中散文《家乡的鸟声》、《家乡的山塘》与《家乡的厕所》以小见大,从身边极小的事反映了水土保持、人饮工程的成效,家乡系列散文发表后好评如潮。卸下繁重的政务工作后,王孝忠同志继续通过诗赋、散文、散记等艺术形式抒发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情怀。这里发布的是王孝忠同志新近作的散记五篇,供网友们欣赏。)
资料图片:2007年4月16日,省委督办专员王孝忠同志参加第二届长江论坛
柳莺所思
应邀参加第三届“今日水电论坛”,我于6月11日来到杭州。以往来杭州,一般住西子宾馆,也就是汪庄。这次因浙江省召开第十二届党代会,我们改住在柳莺宾馆。
柳莺宾馆也座落在西子湖畔,因与“柳浪闻莺”相邻而得名。这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别墅式宾馆,与“三潭印月”隔湖相望,与“花港观鱼”一衣带水,与雷峰宝塔上下呼应,与南山大道融为一体。这座宾馆,有人作过这样的描写:“穿越了诗意的灵隐山水,穿越了垂笑的柳丝飘舞,穿越了繁华的灯火阑珊……您就会惊奇地发现静卧湖畔的花园”。是的,这里南宋时期就是一座皇家庭院,庭院的主人姓谢,后人就把她称之为“谢家花园”。
花园名符其实。整个建筑古朴、典雅、宁静,整个庭院曲径、幽通、精巧。垂柳随风拂水,雪松高昂望云,桂花飘香过湖,玉兰含笑迎客,水杉列队致意……我把柳莺比西子,浓妆淡抹也相宜。
我赞美柳莺,我赞美西子,我赞美西湖,我更赞美大自然。
在柳莺宾馆参加为期两天的“今日水电论坛”,此地、此景、此会、有此思。我形成了:
西 江 月
柳莺所思
今日水电论坛,
专家学者空前,
异口同声齐夸奖,
清洁再生能源。
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环境底线,
为此我等何所为,
倾心竭力呼喊!
2007年6月13日
虹桥所惑
全国公路大限速,
一百五十往下数;
时日途经沪杭线,
六十分钟七里路;
快道变成步行街,
世人都问是何由?
媒体点拨是创收,
左思右想不清楚。
这首打油诗是我2007年6月14日从杭州来到上海入住虹桥宾馆时所写的。这天我们早上八点乘车离开杭州柳莺宾馆前往上海,165公里的沪杭高速,整整走了190分钟,其中离开大云收费站快进上海市区时,7公里的道路行走了一个小时。这段沪杭线上,四列大小汽车就象小王八一样爬行,好似甲壳虫一样蠕动。看到这精彩的一幕,使我想到了当年319国道长沙至常德段修路塞车的情景。1995年初湖南开人代会,湘西、张家界、怀化、常德几个代表团堵在宁乡县城插翅不能飞过,当晚把附近的大米都买来煮光了。后来是省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带上千警察才疏通道路,让代表赴会。不过我这次看到塞车,司机们都克制有礼,不鸣笛、不插队、不骂娘,看来我们的司机已经开始习惯在高速公路上慢行。车子开快了,摄像的、栏杠的、罚款的……应有尽有,车子开慢了,他们都不来了,司机们也颇感精神上的轻松。
公路限速一度是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的互动话题。在电视中,记者们报道了几个有趣的例子:一个是湖南郴州至资兴,20公里道路九块限速标牌,而且50公里、60公里各不相同;一个是长沙市有一段路限速每小时5公里。随着限速,各种测速手段也都用上了,有电子测速的、有固定测速的、有流动测速的、有隐蔽测速的……。为了对付测速,司机们纷纷装上了提示车速的电子狗,我怀疑有关方面与某些厂商可能有些难言之隐。为了限速,有的地方一些极端性口号就象文化大革命一样铺天盖地,什么一律扣留,什么一律拘留,什么一律重罚……。极端性口号犹如极端性天气一样,给建设和谐社会的人们蒙上了一层阴影。
为了交通安全,为了道路畅通,我并不反对公路限速,但我觉得任何措施的实施都要体现科学发展,贯穿以人为本,注重法制法规,反对铜臭侵蚀。
2007年6月14日
昆山所见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923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本地居民60万。2006年,全市实现GDP932亿元,财政收入1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90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8元,连续几年是全国百强县的第一名。这次我是慕名而来,重点是想了解一下经济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
2007年6月15日上午,我们一出上海市区,就进入了昆山市的境地:规划整齐的水网河渠、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纵横交错的花木林廊、水乡别墅的农民新居……。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市镇负责人的陪同下,我们实地参观淀山湖镇晟泰村和神童泾村的新农村建设。晟泰村是一个整体拆迁新建的新村。这个村原来居住分散,占地面积很大,村里统一规划把原来的居民宅基地用来作工业用地,另外腾出120亩地建了一座欧式花园般的小区,全村270户全部居住在小区内。房子的建筑价格是1200元/平方米,村里卖给村民只收580元/平方米,另外620元/平方米由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支付。进入晟泰花园小区,我们同行的几个同志都叹为观止,流连忘返,都说这比长沙同升湖小区、青竹湖小区档次高得多,比上海汤臣一品也不相上下。村里除了建设村民住房外,还建了一个3000平方米中西结合、城乡结合的村级会所。这个村级会所里面有:会议厅、宴会厅、歌舞厅、网吧厅、咖啡厅、健身房、阅览室、卫生室、谈心室、信访室……这真是欧美有的晟泰有,大城市里有的小乡村有。据说这些建筑都是村支部书记顾永元自己设计的。顾永元是江苏省著名的农民企业家,带领村民致富眼界宽、路子对。
一进神童泾村,我就被村部宣传栏里的一组漫画吸引住了。这组漫画画的是祖孙三代赶集的写照,作者配上了说明:“爷爷赶集肩上挑,爸爸赶集轻松跑,孙子赶集点鼠标”。爷爷那个年代肩挑背扛,爸爸那个年代赶集开狗头车,孙子现在是网上购销。一组漫画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一组漫画也记载了神童津泾村的变化。这个村是江苏省旧村就地改造整治的新村,新村建设以农田水利基地建设为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又以河道疏浚护岸为主,全村219户沿着4条整修的河道而整治,河道上建了8座拱桥,目眺神童泾村完全是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景线。据说,全昆山市的新农村建设都是以水利建设为重点。河道整治以后,河道的保护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仅淀山湖镇235公里河道就有河道保洁员97人。我只知道机关的保洁员、街道的保洁员,现在昆山又看到了河道保洁员,这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存之本、水是生态之魄”的认识。
参观参观,见识见识,我想起了范仲淹写的一首“渔家傲”,学步哼出了几句:
渔 家 傲
昆山所见
江南夏日景色异,
昆山一片福天地。
村庄建设风雷激。
水网里,
别墅花园新耸立。
打开手机留记忆,
写这描那水第一。
洞庭波涌更为急。
见到此,
愚夫岂敢不伏枥。
2007年6月15日
淮安所感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周总理原籍浙江绍兴,清道光年间,他的曾祖父周光勋考中秀才后当幕僚到淮安,并定居此地。1898年3月5日,敬爱的周总理就诞生于淮安。纪念馆选择在他的故乡建立是非常有意义的。
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30多年了,但总理“一颗忠心为人民,两袖清风留英名”的丰碑永存;“三山泣拜好总理,四海哭送周公灵”的情景犹在。这座由邓小平题写馆名,江泽民等领导人题词纪念的纪念馆正是展示了周恩来辉煌灿烂的人生,正是体现了周恩来崇高伟大的人品,正是突出了周恩来忠贞坦诚的人格。
纪念馆平面图案呈等腰梯形。俯瞰全景,纪念岛和三个人工湖构成“忠”字形。纪念馆的大坪耸立周总理的铜像,铜像高7.8米,寓意周总理走过了78个辉煌的人生春秋。纪念馆附馆作为“人”字形,向主馆呈拱卫之势,寓意“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主附馆之间有一高10米的方形牌楼,从空中俯视“人”字形附馆与牌楼顶端“一”字,构成“八一”图案,寓意周总理领导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主馆二层纪念厅内,奉敬着一尊周恩来的汉白玉雕像。雕像中的周恩来端坐在一块岩石上,手握长卷,双目凝视,仿佛在思考着祖国的今天和明天,运筹着四化大业。这一切都说明倡议者、设计者、施工者匠心独出、总理情结。
为了展示周总理的一生,纪念馆陈列共分8个部分,用了198幅图片、48件实物和5台电视录像荧屏。为了使观众更加了解总理的工作和生活,纪念馆按1:1的比例还仿建了周总理在北京中南海工作和生活了26年的“西花厅”。“西花厅”展出了总理和邓大姐的遗物700多件。这些遗物都非常简朴,特别是总理的衣服,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几十年”。
两个多小时的参观,周恩来总理矢志不渝的一生、鞠躬尽瘁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运筹帷幄的一生、顾全大局的一生,仿佛越来越高大。
2007年6月16日
徐海所闻
这次我们赴江苏省学习参观考察,江苏省水利厅非常重视和热情,吕振霖厅长签发了明传电报,告诉有关地方要作好接待工作,派纪检组长、机关党委书记朱泳富同志全程陪同,他自己特意从南京赶到昆山接待我们。为了便于我们更多地了解江苏,专门安排到苏北的徐州、连云港市,也就是徐海地区参观考察。
徐海地区参观考察,我们到了连云港的云台山,传说是孙猴子的老家,所以也叫花果山;到了治理淮河的重点工程新沂河海口枢纽扩建工程,我们疏浚公司有一个工地在这里,建设方、监理方都说他们任务完成得很好,为淮河治理作了新贡献;我们到了淮海战役纪念塔,这里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大规模的修建,纪念馆不对外开放,我们只是敬拜了纪念塔和栗裕将军骨灰撒放地;我们到了徐州汉代文化遗址,这里是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刘邦称帝的第二年,便封他的弟弟刘交为楚王,定都彭城也就是徐州,这里留下了大量的汉代文化遗址,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画像、汉兵马俑。夜晚,我们还参观了徐州经过这几年整治的16公里黄河故道、5.8平方公里的云龙湖,河湖的整治大大提高了徐州的城市品位,1992年我到徐州时,晚上九点街上就看不到人,现在到晚上十一点还是长街携携灯火旺,尤其是韩国人在这里制作的5公里长光雕,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走马观花,感受很多,但印象不深。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云台山,也就是花果山。花果山以《西游记》所描述的孙大圣的老家而著称于世,传说吴承恩300多年前就乘船到过这里,写《西游记》从这里蒙发而著。花果山中古树参天,名胜古迹众多,历代文人墨客足迹遍地。主要景点有136处,大多与《西游记》相关,当时毛泽东主席就说过孙猴子的老家就在连云港,并委托胡耀邦同志代他看一看。
花果山风景区推行“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管理非常之好。参观之中,我受其景色感染,受其前人感召,受其服务感动,便形成了这样的诗句:
徐海所闻第一桩,
登高云台心怡旷;
玉女梳桩迎朝阳,
大圣腾飞送霞光;
银杏挺拨参天际,
花果累实香海疆;
我看唐僧有点愚,
取经何必去西方!
2007年6月18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