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市创新“河长制” 推动“河长治”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3-02-21
韶山市全面推动河长制工作“有实有效”,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加强韶河治理保护,做到守河有责、护河担责、治河尽责,“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实现。2023年,韶河南源段获评省级“美丽河湖”。
加强领导、高位推动,凝聚治理合力。韶山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韶河治理,市委书记、市长多次亲赴一线督导韶河防汛抗旱、项目建设、巡河管护等工作,明确要求加强韶河防汛抗旱能力建设,提升水体水质,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周边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加强工作联动,建立综合执法机制。积极推动水利、农业、环保、公安、乡镇等部门行政执法权的整合,建立韶河问题快速反应处理机制,统一行动,集中攻坚,形成了合力治河、依法治河的综合执法体系。2022年以来,水利、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协同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专项行动和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利剑行动,通过暗访督查、突击检查、资料核查等方式,发现并依法整治涉河、涉库(渠)非法排污行为。
健全机制、压实责任,锻造治理主力。认真落实河长制,健全党委、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建立“河长+河长助手+民间河长+河道警长+检察长”的“5+”管理体系,分级分段设立韶河河长和河长助手,各级河长、警长、检察长认真履职、积极巡河,成为了韶河日常管护的主力军。同时,按属地原则在韶河流域建立了河、库、塘、渠水域保洁长效管护机制,做到每一片水域都有专人管护、专人保洁。完善信息公开,沿河岸设置“河长”公示牌,写明河道情况、市乡村三级河长职责及监督电话,方便群众监督举报。强化督查考核,完善考核办法,严格按照“一月一暗访,一季一明察”要求,落实“月计分、季讲评”制度,用好总河长令、河长令和交办单三大“利器”,针对发现的问题按照“一单四制”的原则进行整改,实行“查、认、改”闭环管理,以严格督查考核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2022年以来,韶河三级河长共计巡河800余次,市、乡、村三级河长巡河率100%、发现问题整改销号率100%。
科技加持、精细管理,提升治理智力。严格落实湘潭市河长办有关要求,完善“电子水系图”和“河长制信息系统”,将韶河状况基本信息、河长制工作信息、水利设施基本信息纳入“湘潭市电子水系图”,实行挂图作战,用好智慧治水App,实现了智能巡河、智能管水、智能治水。充分运用无人机、视频监控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技巡”手段,加强重点区域监管,实行实时监测,推动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立体监管体系。提升防洪防汛能力,筑牢底线底板,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加强实时雨水情信息的监测和分析研判,完善水旱灾害预警发布机制,及时发布水情预警、山洪灾害预警,守护好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立足实情、谋划项目,强化治理支力。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考量河流的功能、特点,做到“一河一策”,将摸清河情与科学规划、清河固岸与生态修复、立足治河与放眼治污、河流治理与乡村振兴、河流治理与红色文旅等五方面结合起来,整合投入资金打造韶河现代农业示范园、韶河生态水产养殖基地等产业,建设韶山冲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韶山冲韶河韶山市治理工程、韶山冲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项目等一系列项目,为韶河治理提供坚实支撑,助力核心景区面貌提质升级,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
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增添治理助力。为激发广大群众爱河护河热情,市河长办、市水利局组织开展了多样性宣传活动。每年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关爱母亲河,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河库保洁志愿行”“净滩行动”等多项志愿宣传活动,加大宣传教育、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提高了广大群众管护河流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营造了沿线周边群众广泛参与爱河护河的浓厚氛围,打通了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2022年以来,韶山市共开展“河小青”、“映山红”志愿者河库保洁行动22次,参与者达3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群众爱河护河及参与意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