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区河长制工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2-12-01

山水苏卷,人间仙境。苏仙区因山而秀,因水而美。在这片广袤的热土上,流域面积在10k㎡以上河流36条,区级河流11条,乡镇级河流、湖泊更是星罗棋布。做好水文章,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是苏仙区各级河长们的追求。


2017年以来苏仙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对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护一江碧水重要指示精神,以过硬举措打好碧水保卫战,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河湖面貌持续改善,全面推进河长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先后成功建设全国第三批、全省第一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翠江、秧溪河、苏仙湖先后被评为湖南省美丽河湖,李乙华获评国家级最美护河员王冬林获评省级优秀河长,曹显鸿获评省级最美民间河长。河长制工作连续五年获得全市优秀。


高位推动,始终将河长制当做一项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来抓落实。


苏仙区河长制坚持党政负责、部门参与、全民动员、全域治理原则,61条大小河流,60座上型号水库,54座骨干山塘,1处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地,13处湿地公园纳入河长制范围按照区、镇、村三级河流划分,全区设立了15名区级河长,89名镇级河长,140名村级河长形成了自上而下完整的组织运行模式,实现了河长制组织管理全覆盖全区三级河长巡河履职尽责,河长制工作实现了常态化、长效化。


聚焦治水,始终将河长制工作当做一项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来谋化。


近年来,苏仙区不断夯实基础工作,区财政先后投入2.7亿元用于河长制工作,引导社会资本15亿元投入河湖建设和管理工作。在主要河道安装了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对河流河道24小时进行可视化监控。在全市率先出台《苏仙区节约用水管理办法》,以法之力拧紧节水水龙头完善一河一长、一河一档、一河一策积极推行河长+检察长+警长河湖治理新模式倾力打造15条区级样板河(湖),聘请民间河长”200余人参与日常巡河、宣传、监督等工作,助推河流长治久清。如今,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民心,节水、拥水、护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压实责任,始终将河长制工作当做一项考核领导干部的标准来促实效。


苏仙区河长办制定了考核细则,各级河长履职情况考核纳入年终综合绩效考核,实行专项督查、定期通报、年度排位,通过奖罚兑现推动河长制工作落实落地因组织领导不力、工作疏忽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因履行职责不到位、处置不当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区委区政府将从严从重追究责任。


苏仙区河长制工作的实施,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让群众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在翠江、在郴江、在西河,不仅带动了旅游,也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农耕体验、果园采摘在这些河流的沿岸蓬勃发展,农民增收,市民欢乐,已经成为了乡村振兴、最美乡村的示范带!


苏仙区河长制的成功,其实是苏仙区河长制工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的成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实抓细河长制各项工作,坚决做好治水兴水文章,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阅读

苏仙区河长制工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

2914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