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百姓生活涌入幸福“活水”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0-11-26

近年来,株洲市水利部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建成了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水利工程,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急难愁盼水利难题,推动贫困地区由“因水受困”“因水而贫”向“因水解困”“因水而富”转变,人民群众生活“因水而甜”“因水而美”,水利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贫困地区“因水解困”。如今在株洲各个乡村,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水利工程为当地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解决了急难愁盼水利难题。其中包括了日供水20吨以上的各类工程272处,供水覆盖人口已超180万人;治理贫困地区病险水库水闸47座,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04上升到0.545;新建茶陵县青年电站扶贫项目,项目实施投产后该电站将连续20年每年上缴195万元收益。不少工程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水利局为茶陵、炎陵争取的中央和省级水利投资14.7亿元,以及水利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的扶贫技术帮扶服务队提供的支持。


群众生活“因水而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8亿元,解决了4.89万户共16.5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7.28万贫困人口用上了自来水。2019年9月以来共整改饮水保障问题410个,完成率达100%。全市贫困人口不仅能够用水安心,也因“水”而安身、安业。2016年以来,市水利局共帮助2768名生存条件较为恶劣、山洪地质灾害频发的贫困移民以搬迁建房为主避险解困;深度挖掘贫困移民村资源和产业优势,累计培训15676人次,激发贫困移民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内生动力;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目前乡村保洁员、河道保洁员、护水员等已安置2814名贫困人口……大家不仅生活美了,居住的环境也更美了,市水利局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水景”“一村一水韵”建设,涌现一大批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


干群关系“因水而亲”。市派驻醴陵市沩山镇泉水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王四海对驻村帮扶工作开展后村民的变化感触很深:“原来我们去的时候村民脸上都没有笑容,现在我们去老百姓家里都是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还会拉着我们一起吃饭。”茶陵县舲舫乡垸井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华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们对市水利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工作很满意。曾经村里饮水提质改造工程需要铺设管网,其中有一名涉及房屋拆迁的农户拒不配合,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就上门做工作,“在中午饭都不吃,晚上也不休息的情况下,他们把农户拆迁的问题协调下来了,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如今,市水利局对口帮扶的醴陵沩山镇沩山村已于2018年12月实现整体脱贫目标,摘掉了省级贫困村帽子;泉水村的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8.5%下降到0.87%,有望年内脱贫。






相关阅读

株洲:百姓生活涌入幸福“活水”

291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