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淞区:“河长制+产业”助力农村兴旺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0-07-07

近日,芦淞区白关镇玉泉村关口山河岸,三四十号人拿着镰刀、电锯等工具,对河道及两岸的杂草树木进行清理。


关口山河流经玉泉村,长度达2.6公里左右。野蛮生长的杂草,把这条河道遮盖得严严实实,若不凑近看,还真难以发现它。靠近村口桥洞旁,一颗弯腰的大树横着长,大部分树枝躺在河道里,流经的河水在此打转转,水速明显变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年,玉泉村成立农村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特色农产业,300多亩的瓜果蔬菜基地全靠关口山河的水灌溉。


然而,村民们对关口山河又爱又恨。早季的时候,靠它。雨季的时候,防它。上个月,河水泛滥,把100亩刚出苗的玉米给淹了。“我们只好重新补苗。这不,刚补完苗,还没踹口气,昨晚几十亩的‘红美人'地又淹了。”村支书易建辉一脸无奈地说。河道不畅是导致关口山河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疏通河道,芦淞区政协副主席、区水利局局长徐治江率领该局全体员工清杂,党员积极带头,大家你追我赶,将两岸和河道的杂草、树枝、杂物等进行了清理。


十多名村民自发来支援.63岁的袁大明老当益壮,做事干脆利落,跑赢年轻人。河道里有一处垃圾,他纵身跳入水中将垃圾打捞上岸。“水利部门的同志们都来帮我们,我们自然不能坐等靠。这个河道不疏通,我家3亩多地的葡萄园也会遭殃。”他说。


一上午,几百米的河岸被“理发”,河道被疏通,视野一下子开阔了,水位也跟着下降了。


目前,芦淞区正实施“河长制+产业”,将对关口山河河道深度清淤,对河岸两边整修,从根本上改变河水泛滥的局面,保护好这里的农业,同时还计划打造一处滨水风光带,让老百姓有个休闲的地方。





相关阅读

芦淞区:“河长制+产业”助力农村兴旺

2915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