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0-06-28

临近夏至,走在银盘鑫城小区附近的杨家湾撇洪渠,水波清漾,水草丰茂,各种植被相映成趣,市民漫步河边亲水栈道,如在画中徜徉。


“以前天气一热,气味难闻,大伙儿都绕着走。”污水少了,河道通畅,水质好了,景色美了,居住在附近的张女士对改善后的杨家湾撇洪渠水质赞不绝口,漫步水边成了很多市民的新选择。


近年来,在长沙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以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全面落实“河长制”相关工作,通过规划引领抓统筹、高位协调抓建设、多管齐下抓监管、宣传引导抓共治,构建了“上下联动、无缝监督、全民共治”的工作格局,长沙县荣获全国县域农村污水统筹治理示范县称号,杨家湾撇洪渠污染防治经验在全市推广。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长沙县正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宏观布局全县污水治理


2019年,长沙县编制了《星沙新城供排水专项规划》,全面规划布局星沙新城污水治理工作和中水回用系统;2020年3月启动编制《长沙县乡镇排水专项规划》,全面统筹乡镇中心集镇、次集镇、集中居住区、水源保护地等污水治理工作。同时,针对老城区雨污合流问题,编制了《星沙主城区雨污分流建设规划》《开元片区雨污分流改造规划研究》;针对地下管线问题,编制了《长沙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逐步完善专项规划。


与此同时,长沙县全面收集基础数据,率先在全市开展城区地下管网普查工作、率先在全省开展乡镇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建立了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共计收集各类市政地下管线资料约3800公里,向县区各类项目建设提供了高效服务,近三年累计提供管线基础资料200余次。在此基础上,2019年开始进行城区排水管网功能性排查,运用物探、机器人和闭路电视等手段,对城区各污水厂收集管网的功能性进行彻底排查,梳理排水管网淤堵、错、漏、混接情况。目前进入后期视频判读阶段,下一步将根据排查结果指导管网维护单位开展修复工作。


此外,在浏阳河和捞刀河流域内开展居民集中居住区污水收集处理情况普查以及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研究。通过对1000人及以上的集中居民点污水处理情况进行普查,对小型污水设施情况进行调研,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升级改造建议,形成《长沙县居民集中居住区污水收集处理情况普查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课题研究》,科学指导截污治污项目计划的实施。


大力推进污水处理项目建设


长沙县完善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共计投资22亿元,先后建成城西、城北、星沙、城南、敢胜垸、临空、机场、黄花、黄兴、干杉等10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75.68万吨/天,处理规模约为40.6万吨/天,其中城西、城南、敢胜垸、临空厂执行地表准Ⅳ类出水标准,其余均执行一级A出水标准。2020年将新建毛塘铺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星沙产业基地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万吨/天。此外还加速推进支管网建设,2018年新建15公里,2019年新建20公里,2020年计划建设15公里,逐步扩大污水收集管网对全县主要城镇区域的覆盖。


与此同时,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共计投资3.2亿元,先后建成江背工业园、浔龙河等16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达4.12万吨/天,现处理规模约为3.22万吨/天;近期拟建脱甲、路口和葛家山三座集镇污水厂,届时乡镇污水处理总设计规模将达7.12万吨/天,率先在全省实现中心集镇、次集镇和主要功能区污水处理全覆盖。


针对乡镇污水处理厂无法覆盖的分散人口聚居区,长沙县从2018年起引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对分散居民点的污水进行统一处理。目前,已建成春华金鼎山集镇、黄兴鹿芝集镇、江背印山集镇等40处一体化分散式处理设施,并完成高桥镇整镇推进分散式污水处理试点,预计到2021年,全县将建成50处一体化分散式处理设施,处理规模约1.3万吨/天,实现分散居民点污水就地处理、达标排放。


切实推进截污治污行动


2018年,长沙县完成土桥撇洪渠和金井后街黑臭水体治理,总投资约3.32亿元;2019年完成梨江港、画田撇洪渠、开慧板仓湖三个黑臭水体治理,总投资约2亿元。同时,加强对已整改黑臭水体的监管,结合定期水质监测,防止出现反弹,力争全面消除城镇黑臭水体。


同时,长沙县全面实施“两河七口”截污提质行动,全县“两河七口”截污提质项目共计192个,总投资5.7亿元,自2018年全面启动以来,分三年投入。由县河长办总牵头负责,县水利、住建、农业、环保、教育、卫健、公安、宣传、空港城等部门担任行业主管,各属地镇街负责具体实施。截至2020年5月底,192个项目中已有174个项目基本完成,1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并整体完成超50%,1个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累计已完成投资约5.13亿元。


2019年,长沙县累计投入资金近600万元,共计开展17个小微水体整治,基本实现县域小微水体整治全覆盖,其中4个整治项目通过市级验收。2020年计划在原有基础上继续统筹各方资金,加大投入。目前已确定实施果园镇田汉社区、福临镇双起村、路口镇麻林村三个市级小微水体整治项目。


严格监管确保污水治理效果


长沙县住建局、县星城发展集团等相关单位,通过随机抽查与定期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污水厂厂区和配套设施运行情况监管,重点监管厂区值班情况、设备运行情况、设备处理工艺和出水水质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责令整改,有效规范了各厂运营。同时,针对配套管网维护、项目铺排建设计划、排污违法违规行为整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责任上肩,紧紧牵住“河长制”这个水污染防治的“牛鼻子”,围绕“截污、提标、调水、监管”履职尽责、标本兼治,加强污水设施监督管理,水质指标和整体感观逐年提升。


长沙县住建局还搭建了“长沙县供排水综合管理平台”,管理平台通过与监控设备、流量监测设备等硬件结合,实现了远程监控、溢流监测等功能,有效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了远程管理的精度和效率。通过在城区及周边地区进行排水设施排查,建立了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完善管网信息化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县定期监控入河口排水水质,加强自然水系及相应末端汇入口治理,落实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深入开展入河湖排口整治,进一步完善对入河湖排口的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台账和清单体系,开展建成区排口旱季污水下河情况普查和处置,加快城区排口截污改造。县河长办、市生态环境分局、县住建局、县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多次联合对两河干支流长沙县段各断面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完成了两河流域主要排口、污染源大清查,建立了档案,完善了一月一巡查制度。长沙县住建局还对各污水处理厂实行出水水质精准管理,督促厂区提供水质检测台账,并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不定期进行厂区出水水质检测,一经发现异常则立即通报处置。


近年来,各级媒体相继对长沙县污水治理成效进行专题报导,社会反响良好。全民参与污染防治的氛围正在逐步建立,社会更是认识到水环境治理要理解历史,务求实效,在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源头加强排查整治,尤其是对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加以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


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沙县城乡污水治理工作虽然走在前列,但污水治理工作历史问题多,治理难度大,治理效果与人民的期盼仍然存在差距。唯有知难不退,迎难而上,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扎实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抓好源头、管好末端,确保全县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坚定的信心、坚强的决心、坚毅的恒心,切实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相关阅读

长沙县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2915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