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长制”换来水长清(图)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0-05-11

位于浏阳西部的普迹镇境内水系发达,美丽的浏阳河穿镇而过,另有涧江河、金江河、普迹河、王家坝河等7条支流蜿蜒流转。守护好普迹的一湾碧水,是普迹人民的共同心声,更是镇党委、政府的一贯共识。今年来,普迹镇以“河长制”工作落实为抓手,在水环境治理上下狠力,通过精准治理、综合治理、全民治理,以“河长制”促推河长治、水长清。



浏阳河普迹段何家湾古渡


从源头抓起,实施精准治理


在该镇河长办的墙上,挂着一张镇内主要水系分布图,详细标注着每条河流、水圳、山塘、水库的水流走向。在巡河中一旦发现哪里水质“亮红灯”,河长当即向河长办反馈,沿着水系走向一路追根溯源,找准问题根源,精准制定对策。


“河长管护河流,不能光盯着河道内,更要关注沿河两岸的潜在污染源。河水生‘病’了,根子在岸上”。


陈锡明是普迹河村级河长,一次大雨过后的巡河中,发现流入普迹河的一水圳出水口水体较浑浊。他立即沿圳寻找源头,最终发现水圳上游一养殖场的沉淀池因未盖严,被大雨灌满后有外溢。镇河长办接到反馈的情况后,立即组织吸粪车前往处理,并指导养殖户完善了雨污分流设施。


普迹历来是生猪养殖大镇,历史高峰期每年生猪出栏量约20万头。传统方式养殖、设施跟不上、数量规模不合理,致使养殖污染一度成为影响全镇水生态环境最主要因素。2019年开始,普迹镇紧紧抓住养殖污染这一源头重点发力,精准施策,先后投入800余万元,对沿河10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风险户退养进行补贴,先后有247家养殖户自愿退出,实现了2019年浏阳河普迹断面连续7个月稳定达II类水质。


系统抓防治,推进综合施策


“受疫情影响,没地方打工,只能靠养点猪卖点钱改善生计。如果不养猪,我们都会成贫困户。”听着一些家庭养殖户的心声,普迹镇党委、政府意识到,“治标更要治本,堵不是根本办法”。


2020年4月,普迹镇出台《普迹镇2020年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从5个方面,构建养殖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多措并举实现系统攻关、常态防治。


“一方面,我们根据养殖户沼气池、沉淀池等粪污处理设施容量出台限养标准,规定每户养殖户限养头数;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干部+养殖户”加强政府监管、动员村民互相监督、鼓励养殖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筑起了养殖污染坚实防线。”普迹镇分管农业的党委副书记高优介绍说。


除了养殖污染,普迹镇还针对违规捕鱼、河边随意丢弃生活垃圾和农药包装、非法采砂等影响河道生态的违规行为,展开专项行动,开展联合执法。镇成立巡河工作队,每月例行开展河长制巡查专项整治行动,让河长制工作巡查常态化。在最近一次的例行巡河工作中,巡河工作队共收缴地笼35套(近500米)、绝户网8套、三无船只2条、拆除网箱2个。


织密工作网,发动全民参与


在浏阳河及其支流已建立镇村两级河长制工作体系的基础上,普迹镇动员全民参与,将治水网络向小微水体延伸,实现河长全覆盖,做到既有人管治“大动脉”,也有人紧盯“毛细血管”。目前,普迹镇共设立镇级河长11名、村级河长9名、其他小微水体河长28名。


与此同时,在浏阳市推行“党建+微网格”工作以来,全镇共安排88名机关干部联网格,860余名党员微网格长联户,对所包片区和群众户加强宣传引导,在养殖监管、水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好基层党员先锋和前哨作用,为群防群治打通“最后一步路”。


线下构建防治网之余,普迹镇还要求各级河长、网格长组建线上河长制微信工作群,将沿河周边群众加入各微信群,通过微信工作群及时反馈情况,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让更多“监督员”参与水体环境治理。


全民治水,才能治出青山绿水。“人人都是河长,才有人人共享的‘水生态文明’”。在河长制的推动下,普迹镇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清岸绿的普迹正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普迹镇巡河工作队打捞地笼

相关阅读

浏阳:“河长制”换来水长清(图)

29153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