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天赐之美:临湘市河长制助力村庄建设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9-12-30
沿京港澳高速由湖北进入湖南,首当其冲的就是临湘市坦渡镇,该镇万峰村因境内山峦众多而得名。
来到万峰村,只见山清水秀、田园幽静,水泥路面干净整洁,环境怡人,崭新的路灯整齐矗立于村道两旁,村居的白墙上刷着社会主义新风标语,一幅天蓝、山青、水碧、河畅、居新、灯亮、路通的美丽新农村山水画豁然入目。
近年来,万峰村紧紧围绕“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做文章,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村容村貌得到极大靓化。以河长制为“抓手”村里成立村庄综合整治行动工作小组,高标准编制了村庄规划,综合开展拆空心房、种树木、改立面、装路灯、筑篱笆、做小品、治污水、理管线、保整洁等行动,共拆除空心房120栋,完成立面改造1万平方米,建设竹篱笆5万米,架设太阳能路灯200盏;全村共建设小游园3处,重点打造了早久、重阳、孟家山3个亮点屋场。村里筹资建起了垃圾分拣中心,为每家每户配备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并组建了由4名保洁员组成的专业保洁队伍,实现了村内垃圾日清日运。
1948年生的村民陈淼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史,之前当过几十年的生产队长,也经历了村子的发展史。他说,这几年来,村子变化很大,公路白改了黑,两边种上了花,也修上了桥;厕所革命之后,污水少了,清水多了。
“最大的好处是给生活带来了方便,疾病少了。”问起村庄综合整治行动后的感受时,陈淼生说。
基础设施加强了,村貌变美了,产业也不能落后。万峰村利用山林面积大好发展南竹产业的优势,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实时推动竹材产业向笋竹产业快速转型。村里新建了一家笋干加工厂,2018年创产值200多万元。同时依托竹海生态资源优势,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再借助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土特农产品销售。
“2018年,万峰村鲜笋采挖量60万千克,产干笋7.5万千克,产值200多万元,全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了20%。”镇里的工作人员沈佳琦向记者介绍。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万峰村把建设培育文明新风作为工作重点,建立了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定期向党员开展理论教育,向村民播放农技实用知识,传达致富信息;建成高标准的农家书屋、村民活动室、学习室等,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万峰村先后被授予湖南省卫生村、岳阳市美丽村庄、岳阳市文明村、临湘市红旗村等荣誉称号。
美丽乡村建设永远在路上。今后,万峰村将继续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融合发展产业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宣居宜游生活美、健康文明风尚美”的工作要求,让万峰这颗湘北大山里的绿色明珠更加熠熠生辉。
湖南水利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