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河长制疏堵结合以人为本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9-10-11
“绿树青山斜阳古洞,桃花流水福地洞天”,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述心中桃花源美景,一千五百多年过去了,那位武陵渔人沿溪探幽的河流--水溪河,是否依然两岸芳草鲜美,依然落英缤纷?
水溪河源头为雪峰山余脉乌云界而来,途径沙坪、芦花、龙虎等地,最后汇聚在桃花源景区旁,注入浩荡沅江。曾几何时,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肆意在两岸进行种植、围滩造田;为了发展经济,在沿河域兴建各类加工企业、采矿挖沙,肆意向河域倾倒工业垃圾,排放生治污水。一条诗意的河流,被弄得满目疮痍,伤痕累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李克强总理同样指出,江河湿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绿色财富,必须加倍珍惜。由此河长制渐渐在全国普及开来,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桃花源镇人民政府贯彻落实省、市、区全面推行河长制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因河施策,在保护水溪河的生态环境中,着重狠抓以下两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坚持重疏轻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水溪河在桃花源境内已是下游,光靠堵是无法解决末端污染源的,桃花源镇政府在建立各级河长制的领导班子后,除在境域内巡查,治排等日常工作,还多次主动到上游所处的沙坪镇政府,共同商讨如何减少上游污染物的下排。多次越区巡查上游两岸的污染物整治情况,并且在两镇河流交界处何家坪,设立了专门的监测点,时刻监控上游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两地政府互通有无,联动执法,切实控制污染源头。此外不搞突击以应付检查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经过多方努力,现设在联岩大桥下的垃圾拦阻网,以当初垃圾清理量800公斤/日减少到现在不到5公斤/日。
坚持以人为本,着重提升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一项工作的开展,成果的取得以及成效的持续稳定,最重要的节点是参与人的维护意识。桃花源镇人民政府把抓河长制、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等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联合来抓。利用开屋场会的时机宣讲河长制度,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利用人居环境整治的契机,落实垃圾分类回收减少源头排放;就着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精神扶志的东风,开展“河长制是什么”,“我能为河长制做什么”,“怎样才能把河长制的政策落实好”,进而从思想的根源解决了河长制长期有效推进的保障。现在水溪河沿岸居民,因为积分制的设立,参与热情空前高涨,除了保护好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外,对上游的排放物一旦发现,自觉清理并主动上报河长,沿河一旦有人下河采砂,在10分钟内就报警到河长办公室,真正做到了全民参与。
风卷逆浪千秋过,月照长河天地宽,河水映着仲秋的碧云天和细碎的阳光,岸边稻田翻滚片片金黄。现在的水溪河流过一片又一片诗意的田野,虽然无人知道它在这里流淌了多少年,我们的身影不过是它温长岁月的匆匆过往,我们也不知道它在这里还要流淌了多久,但是,我们现在的行动决定它的未来,能否拥有坚实的河床,能否拥有清澈的流水,能否拥有秀美的沿岸风景,都取决于我们如今付出的一切努力。为了完成党中央交给我们今天的任务,为了不让千秋万代后历史的诘问,保护治理水溪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认真落实好河长制,我们仍将砥历前行。
湖南水利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