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一泓清泉水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9-09-26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供水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更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相关。解决好供水问题,是一个地区保障民生、落实中央新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


从喝上水,到喝上放心水,再到喝上优质水,嘉禾县委、县政府将解决群众饮水难题当作最紧迫、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过程中,嘉禾县投入了大量资金,探索出精细化的供水管理机制,不仅提高了城乡供水水质,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同三化三办法”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嘉禾县党员干部用“造福一方百姓”的决心、“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稳扎稳打,终将嘉禾十年九旱、人畜饮水艰难的历史改写,“嘉禾样本”被水利部当成典型向全国推广。回望一路风尘会发现,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经验最闪光的底色,就是共产党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初心。


一项改变历史的民生工程


“让嘉禾城乡居民都能喝上安全卫生的水,这是民生之本。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嘉禾县委、县政府的承诺掷地有声。


饱受水资源匮乏之苦的嘉禾人民才懂得这个承诺沉甸甸的分量。嘉禾县面积699平方公里,辖9镇1乡,人口42万,是全省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县。由于境内丘陵山地多,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加上地处喀斯特岩溶地带,全县水资源储存量相对匮乏,2010年之前,全县仍有21.7万人饮水不达标。饮水问题,成为嘉禾县抹不掉的痛。嘉禾县田心乡瑶冲村麻山头自然村村民李小香对此颇有感触:“以前我们村里喝水全靠扁担挑,遇到大旱的时候得往返二三里路到山洞挑水。现在好了,家家都喝上了自来水,我再也不用挑水喝了!像我们这么偏僻的小山村人人都能喝上自来水,真是搭帮党和政府呀!”


嘉禾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背后,是嘉禾县委、县政府用五年时间、投资7.58亿元倾力打造的头号民生工程——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简而言之,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供水局面,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消除城乡公共服务差别,解决困扰嘉禾全县的饮水问题,实现水资源全民共享。


为有效破解供水难题,嘉禾县委、县政府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指挥长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指挥部,该县县委办、县政府办、水利、自来水公司等16个部门以及各乡镇均为该工程成员单位。同时,嘉禾县委、县政府不惜重金聘请省水利水电科研所和湖南大学给排水专家,结合嘉禾总体规划、地形地貌、水文水情,制定了《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规划》。该县因地制宜,以盘江水库、泮头水库为水源建设中心供水区,以金山水库、江里水库、高峰水库、邹山水库、岛石泉水为水源建设重点供水区,以千家洞水库、双口洞水库、高寨水库为备用供水区,确立了“一个中心、五个重点、三个备用”的供水格局,覆盖县域全境,并创造性地将盘江等四个水库的供水管网相互连通,统筹调节。另外,针对地形及水资源条件的差异,嘉禾县采用“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建设供水工程。在地势相对平缓的地区,通过兼并、新建、改扩建水厂,整合资源,管网向广大农村辐射延伸,逐步建成联片集中供水体系;在地势较高、位置较偏、人口居住分散地方,则以村庄为单位,采用自备水源供水方式。


2010年以来,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覆盖镇村、惠及万户。这项民生工程通过“向上争、资源凑、银行贷、社会捐、BT引”的多元融资模式,累计融资7.58亿元,建成供水工程7处,高位水池6处,铺设输配水管道5000余公里,日供水能力达5.63万吨,全县受益群众达40万人,实现了行政村供水覆盖率100%,农村居民安全饮水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5%,嘉禾县提前五年实现了全面小康安全饮水目标,该县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家家户户建水窖接雨水的日子终成历史。


一份建管并重的嘉禾样本


“现在,我家里的自来水缴费、查询、维修都可以到乡镇供水站完成,真方便!”嘉禾县行廊镇长圳村村民胡文华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城乡供水一体化智慧管理改革模式给他家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有了精细化、智能化的供水管理机制做基础,城乡供水一体化才能行稳致远。多地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时常见“重建轻管”现象,导致供水不可持续,最后事与愿违。而嘉禾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却“建管并重”,探索出城乡供水一体化同水源、同水质、同水价、同服务的“四同”体系,管理专业化、调度信息化、收费智能化的“三化”模式,并推行供水经营“三办法”,即推行以县为单位,建设“水质优先,集中为主”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做大做强自来水产业,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长治久安最有效的办法;推行以现有多个水库为主,地下泉水和河流为辅的供水水源,相互连通,互相调剂,是解决当前农村各地水量分布不均、水源枯竭、提高供水保证率的最有效的办法;推行以“政府主导、公司管理、市场运作”的建后管理模式,政府把关水价等方向和大局,具体运营交该县自来水公司按市场规律操作,这是解决当前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缺位、责任不明、机制不活的最有效的办法。“四同三化三办法”大大提高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运营效能,真正兑现了嘉禾县委、县政府惠民利民的庄严承诺。“四同三化三办法”也成为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中最具借鉴意义的经验,在湖南省示范、并向全国推介。


“供水是一项专业性较强、技术标准较多的工作,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点多、面广、线长,面积覆盖县域全境,同时,用水用户不断递增而管理人员相对较少,这些给我们的供水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嘉禾县自来水公司经理王林梦告诉记者,嘉禾县水利局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工程建设后,按照“建管分离”和“政府主导、公司管理、市场运作”的原则,全县的城乡供水管理就“打捆”移交给了嘉禾县自来水公司实行专业化管理。


王林梦介绍,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改革,该县自来水公司对进村入户供水管道实行“直如线、弯如月”的高标准建设,对闸阀井、检查井、监测点等附属设施实行“段长制”分工负责,对管网实行“全天候、全覆盖、网格化”管理。与此同时,嘉禾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智慧水务”建设。该县自来水公司管辖下的水厂、加压泵站、流量、水质、水压等重要供水单元都纳入了全方位的监控和智能化的管理之下,供水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调度掌控城乡供水一体化系统。嘉禾县自来水公司按照“成本核算、微利经营”标准收取水费,采用“水费+政府补贴”方式维持工程运行,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减免水费,使水价更实惠、农民更受益。此外,用水户终端使用的是集自动供水、自动收费、自动控制、自动计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IC卡智能水表,由综合供水智能化管理系统向用户及时发送用水量和水费收缴等信息。通过高效衔接生产、管理、调配、服务四个供水环节,嘉禾县真正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得成、管理好、用得起、长受益”。


一次普惠共享的生动实践


走进嘉禾县行廊镇沙坪社区李玉红的家,只见厨房里干净整洁,与厨房一墙之隔的是澡堂,所有的陈设先进而时尚。几年前,用上洗衣机、洗淋浴澡对沙坪社区的居民来说还是一个奢望,水质差、用水难一直困扰着他们,许多人无法忍受苦咸水的痛苦纷纷迁出,年轻人外出务工也是几年难得回家一趟。


农村的变化更加明显。嘉禾县龙潭镇马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雷寒英说:“以前村里家家户户房后都有一口水窖用来接雨水,雨水稍作沉淀就作为饮用水,村民们洗衣洗澡还得省着用。通了自来水后,现在不少村民买了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服、洗澡方便多了,生活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悄然改变了嘉禾城乡居民的生活。以前少有人问津的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已走入寻常百姓家中,就连饮水机也俏销起来。据统计,嘉禾县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后,嘉禾农民购买洗衣机、热水器的数量同比增长46%,农村旱厕改水冲式公共厕所516间、水冲式卫生间4.6万余间,同比增长76%。


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破解了城乡群众吃水难题,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不仅如此,这项德政工程与民心工程松绑了农村生产力,把广大农民从找水、拉水、背水中解放了出来,并逐步改变了当地农村一贯以来“择水而居”“围水而建”的建房习惯。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施后,各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村民集中建房,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拓展了农村发展空间。据统计,相对以前分散且乱占用耕地建房的习惯,农村集中供水后,当地农村建房节约土地3810余亩。以供水改革为契机,嘉禾县委、县政府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原来“村前厕所、村内猪舍”的脏乱蜕变为“村前花园、村内游园”的风光,嘉禾农村以水为媒打造生态宜居的优美环境,为全县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让人欣喜的是,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还带动了该县工业转型发展。有了供水保障后,从根本上解决了之前该县工业园区用水紧张的问题,推动了园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产业集聚,大大增强了对招商引资企业的吸引力。


全民共享、普惠发展的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项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发展所需的民生工程,赢得了全县人民的广泛赞誉,提升了嘉禾县委、县政府的公信力与美誉度。2010年8月,嘉禾县被湖南省水利厅列为“湖南省城乡供水一体化示范县”,并成功承办了湖南省“三冬”生产暨农村安全饮水现场会;2017年12月,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被评为“2017年全国民生示范工程”。


湖南省水利厅如此总结“嘉禾样本”——它不但打破了城乡供水分割的局面,也打破了单纯政府或市场的建设管理模式,是靠政府加市场“两条腿”走路。更为重要的是,该工程始终立足于民生,在运营管理上,该县自来水公司将城市供水的盈利用于补贴农村自来水运营,以城补乡,实现了可持续运行。同时,实行城乡一体化供水,一改原先分散的管理模式,使供水工程走向集中化、区域化和网络化,为广阔的城乡地区提供优质、可靠和可控的自来水成为了可能。


如今,来到嘉禾“取经”的各省、市水务单位络绎不绝。嘉禾,这个曾长期依赖井水、堰塘水的贫瘠之地,为全国山丘地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贡献了信心与经验。


“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水利万物,河流水库和输水管道组成的庞大供水网络,让“天降嘉谷、神农教耕”的嘉禾生生不息、朝气蓬勃。被记入嘉禾史册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是嘉禾县在新时代取得经济社会长足进步的缩影,更是嘉禾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湖南水利二维码

相关阅读

同饮一泓清泉水

29158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