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垸三垸蓄洪工程分洪闸工程环评公众参与信息公示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0-12-09
洞庭湖区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垸三垸蓄洪工程分洪闸工程环评公众参与信息公示
为充分了解社会各界对洞庭湖区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垸三垸蓄洪分洪闸工程的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做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有关要求,现对《洞庭湖区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垸三垸蓄洪工程分洪闸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信息公告,向公众公开本工程环境评价的有关信息,并征求公众对本工程建设在环境影响(含社会环境影响)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况
1、项目名称:洞庭湖区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垸三垸蓄洪工程分洪闸工程
2、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工程
3、地理位置:钱粮湖、共双茶和大通湖东垸位于湖南省北部的东、南洞庭湖区,均为洞庭湖区蓄洪垸。其中,钱粮湖垸分洪闸位于钱粮湖堤桩号3+900~4+900之间(二门闸闸址),共双茶垸分洪闸位于共双茶垸湖堤桩号0+000~1+000之间(章鱼口闸址),大通湖东垸分洪闸位于大通湖东垸湖堤桩号176+600~177+600之间(新沟闸闸址)。
4、工程概况
钱粮湖垸分洪闸闸室单孔净宽12.0m,共28孔,闸宽403.0m。闸室长25.0m,闸室上游设放冲槽和混凝土防渗铺盖,放冲槽深2.0m,防渗铺盖长26.0m。闸室下游设综合式消力池,长28.70m,槛高0.5m,池后接海漫,长45.0m,海漫末端设放冲槽,深5.5m。
共双茶垸分洪闸闸室单孔净宽12.0m,共24孔,闸宽350.0m。闸室长25.0m,闸室上游设放冲槽和混凝土防渗铺盖,放冲槽深2.0m,防渗铺盖长26.0m。闸室下游设综合式消力池,池深1.5m,长28.70m,池后接海漫,长45.0m,海漫末端设放冲槽,深5.5m。
大通湖东垸分洪闸闸室单孔净宽12.0m,共14孔,闸宽212.5m。闸室长25.0m,闸室上游设放冲槽和混凝土防渗铺盖,放冲槽深2.0m,防渗铺盖长26.0m。闸室下游设综合式消力池,池深2.2m,长24.80m,池后接海漫,长45.0m,海漫末端设放冲槽,深5.5m。
工程施工条件较好,对外交通方便,施工总工期为3年8个月,跨5个年度。工程总投资约为4.0亿元。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联系方式
项目建设单位: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418号
邮编:410007
联系人:周新章
电话:0731-5483340
传真:0731-5483340
Email:zhouxinzhang@vip.sina.com
三、评价单位及联系方式
环境影响环评单位: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证书等级:甲级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602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郭茨口金龙路特2号
邮编:430051
联系人:闫峰陵
电话:027-84881991
传真:027-84872714
E-mail:flyansw@yahoo.com.cn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审批程序及各阶段工作初步安排
(1)工作程序
首先由工程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评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受委托的单位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导则、标准和有关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过环境现状调查、预测分析等方法评估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和减缓措施,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报告书报送审批前,以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工程建设单位将作出对相关意见采纳和不采纳的说明,同时根据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
(2)审批程序
报告书经过不断完善后,最终由工程建设单位提交至国家环保部并申请行政审批。
(3)各阶段工作安排
准备阶段:收集、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进行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筛选,确定评价工程、评价工作等级、范围和评价重点,拟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计划和方法,并进行公众参与的第一次信息公示。
正式工作阶段: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计划和方法,开展洞庭湖区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垸三垸蓄洪分洪闸工程建设环境现状调查、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和公众参与调查等工作。
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并进行公众参与的第二次信息公示。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本工程公众参与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等形式进行,公众可以通过填写公众意见调查表、E-mail以及信件和传真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如下:
1、本工程的建设可能对生态与环境造成的影响;
2、本工程环保对策的合理化建议;
3、其他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想法和建议。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在本次信息公示后,公众可向上述指定地址和联系方式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信函或者面谈等方式发表对该工程建设、环境影响、环评工作的意见和看法。
[注]:请公众在发表意见的同时尽量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及时向您反馈相关信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