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汛一线淬炼工作担当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4-07-03
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应对灾情,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省水科院党员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防汛抗灾工作部署,抽调28名技术骨干组成专家组,全力以赴参与到防汛抗灾工作当中。他们服从命令,发挥专长,全力完成各项任务,把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展现在防汛抗灾第一线。
与值班电话相守
对于防灾减灾研究所所长魏永强来说,他的日工作时间不只是七小时。不论上班下班,还是周末节假,办公室的值班电话,始终是他用来实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重要工具。
“我就是水科院的110接线员,”魏永强说,“厅里周末、假期要安排防汛督导,需要院里派技术服务人员,我得随时派得出人。”
“我也不会休假,晚上值班电话连着手机,厅防汛值班室可以24小时接通我。联系上了我,也就联系上了院里任何人!”。
在两个多月的高强度参与防汛抗灾调度工作中,他实现了省厅需要的技术服务人员喊要就到、喊走就走。有时,为了调配适合某个现场的人员,他要反复斟酌人员的防汛抗灾工作经验,并和本人沟通确认,力求把合适的人派往合适的现场。同时,他自己还多次到防汛抗灾现场参加技术服务。
现在,路过四楼西头的办公室,如果听到座机响起,大概率是魏永强桌上的值班电话,两个多月了,他仍与这台电话演绎着未了之情。
问诊大坝脉搏跳动
“把论文写在处方上”。如果说这是一个医务工作者扎根临床一线、坚守工匠精神而写下的最美论文,那么,安全隐患探测创新团队的梁经纬、姚纪华把“论文”写在水利工程第一线,则是他们用行动和智慧,践行初心使命而写下的最美论文。
医生用听诊器听的是人体的回声,梁经纬、姚纪华则是用“听诊器”听的水库大坝的回声。
不久前,在衡南县的一处水库现场,梁经纬、姚纪华带领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管道机器人和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探测技术对低涵进行诊断。他们对水下情形不光“听诊”,而且“造影”,通过声呐+可视探测技术,全面准确了解工程的水下情况。
“医生听的是人体内部的情况,我们听的是地下的情况。”姚纪华说,“水库大坝在别人眼里是钢筋水泥,在我们眼里却有着生命,必须把准它的脉搏,不能让它异常跳动。”
一件衬衣穿到底
防灾减灾研究所主任工程师申志高,连续参加多轮防汛抗灾一线工作。最近一轮出差,同行的同事发回多张现场照片。申志高虽有些瘦,却身形高大,配上漂亮的格子衬衣,使得已到中年的他,更显得豪迈潇洒。
“这么多天的照片,他怎么都是同样一件格子衬衣?”同事偶然发现端倪。
同事打电话问他缘由。
“那天喊出差,在办公室提着包就出发,以为装了衣服,没想到只有身上这套行头。”申志高说。
“怎么不买一件?”
“算了,”他说,“每天都是很晚休息,写了报告,倒头就睡,没空洗衣服,再说了洗也不得干。”
就这样,他一件衬衣一穿到底。据他说,这也倒有一个好处:有效地起到了防蚊作用。
这件格子衬衣,陪伴申志高“转战南北”的行程是:
6月21日至22日,赴东安县民主路低洼区等防汛现场;
6月23日赴祁阳市高岩水库、东江桥堤防等防汛现场;
6月24日赴汝城县盈洞镇等防汛现场;
6月25日、26日、27日……,直至7月1日,他先后前往零陵、双牌、道县、江永、江华、临武等地,几乎一日一县,身影始终在防汛抗灾第一线。
申志高变化的是他的工作足迹,不变的是他那件反复穿着的格子衬衣,以及他那水利科技工作者担当敬业的赤子之心。
当前,防汛抗灾面临的形势任务依然严峻,省水科院将毫不松懈继续做好技术支撑工作,多位党员干部持续奋战在防汛抗灾第一线,在防汛一线淬炼工作担当。
魏永强的值班电话仍不时响起。又有技术服务人员打理好行装,时刻待命,随时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