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7——湖南水利之四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8-01-02
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一年来,全省水利系统深入贯彻中央治国理政大政方针,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治水兴湘决策部署,防汛抗灾取得重大胜利,补齐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严守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红线,健全完善水治理体制机制,尤其是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各地积极实践,吹响了全面治水集结号,各项水利工作取得新进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回眸2017,展望2018,从今天开始,在湖南水利网推出年终回眸专辑,系统反映各单位各部门2017年主要工作亮点,重大成绩及宝贵经验。
省水电设计院:
2017年,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院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迎难而上,以新时代治水思路为统领,以服务水利发展为己任,以“整改、规范、作为”为要求,找差距、补短板、严作风、强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圆满完成年初工作目标,全年新签设计合同额5.6亿元,实现收费4.2亿元,完成生产产值4亿元。
一、以上率下,队伍建设有新气象。
抓支部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清单及任务分工》为路径,明确了18项党建工作要点,开展党委集中学习、专题研讨9场,党委委员联系辅导32次,组织全院523名党员公开承诺,要求领导干部学在前干在先,从思想上行动上引领、率领和带领职工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结合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扎实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微党课、主题联学、实战攻坚等活动260余次,将每一个基层支部建设成为一面旗帜,一个堡垒,一座熔炉,一所学校。
抓廉政建设。一是抓责任,通过签订党建责任状,修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了52项具体任务,以“硬性”措施,督促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二是抓教育,通过廉政党课、“纪律规矩进基层”教育和“廉洁纪律分析会”等活动,为大家亮底线、敲警钟;三是抓常态,围绕“四种形态”,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院领导班子开展提醒谈话 107次、371人,院属各党支部共开展谈心谈话 500多人次,真正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新常态;四是抓督查,对“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违规参与涉矿等经营性活动、“慵懒散玩”现象以及注册人员资质外挂等情况进行了专项清查和整治,并紧盯特殊时段、重要节点、关键岗位开展专项督查整治8次,全面加强监管。
抓能力建设。一是给年轻人找师傅,新进员工入职后,采取师徒结对、互帮互学等形式,帮助新进员工熟悉流程、快速融入、提高能力。二是将年轻人派到一线工地,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品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复杂问题面前积累经验;三是让设总、技术负责人和青年尖兵们担任重大工程项目、重要课题研发、急难险重紧急任务的负责人,考验攻坚克难的能力;四是有针对性的组织专业培训,开展全院性大型技术培训、项目研讨17次,各处室开展培训80余次。
二、全力拓展,改革发展有新进展。
从思路上拓展。院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坚定不移的推进事转企改革,提出了初步的改革时间表和任务书。
在区域上拓展。加强经营力量,拓展市场,今年在北京、广东清远等地新成立分院,继续与国内大型集团企业合作,形成了全国10多个省份联动,并合理推进国际市场的发展布局。
在领域上拓展。积极向城市水利规划、流域生态治理、污水治理、河湖连通、“河长制”落地等设计领域进军,新增湖南首家水利行业试验检测“五甲”资质、工程勘察劳务资质等,签订新领域设计合同额1.5亿元;积极推进以设计牵头的设计施工总承包业务,中标总承包项目5个,签订合同额3.06亿元。
三、统筹推进,生产管理有新成效。
在生产任务极为繁重的情况下,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完成设计产值4亿元。
抓责任落实。继续实行院领导、技术负责人和设总“三位一体”负责制和“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体系,同时修订了《设总管理办法》和《生产部门负责人必须参与具体生产的规定》,全院84名负责人有81人参与生产,改变了提拔骨干反而降低生产能力的现象。
抓调度到位。实行生产“一月一调度”、“重大项目一项目一调度”、“重大问题及时调度”的生产调度机制,组织各类调度会326次,确保了全院大小200多个项目整体推进。
抓效率提升。启动32项标准化典型设计,投入500多万元引进和升级仿真计算分析软件,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生产效率科学提升。
抓质量保证。一是明责任,修改完善《技术产品校审规定》及《校审细则》,强化质量分级管理和终身责任;二是严考核,补充校审履责评价环节,并纳入绩效考核;三是强指导,根据项目难易,开展不同类型的事前事中指导评审,减少设计纰漏;四是重检查督促,坚持一年两次的大规模质量检查,开展汛期的专项检查和重大项目实时督查,检查结果背靠背评分,产品优良率为82.9%。
四、培育后劲,技术创新上台阶。
推进设计手段革命。自2016年6月正式成立BIM中心以来,通过一年半的努力,已开展2个导航项目的BIM初设应用和总结,逐步推进多专业全流程的设计协同,其中汉江雅口航运枢纽工程、毛俊水库工程地质应用项目成功入围首届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BIM应用大赛。当前,我院已初步建成BIM协同平台和标准体系,完成三维协同设计各专业简明使用手册的编辑发布,进一步完善培训、应用、考核、奖励体系,成功举办首次全院BIM技术认证考试,各专业61人顺利通过并成为首批认证上岗BIM技术人员,带动全院各专业BIM小组的技术应用。
提质洞庭湖研究。一是强基础,通过洞庭湖区水文、泥沙、水质模型研究,统筹构建洞庭湖区水利数模体系,量身打造洞庭湖及相关区域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洪水调度、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的工作平台,填补了我省在洞庭湖模型计算方面的空白。二是攻重点,我们从解决洞庭湖水安全、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等关键问题为突破口,完成了洞庭湖《区间水文特性研究》、《水资源分级控制研究》等4项湖南省水利科技重大课题,配合国家2项重大研发项目,经验收鉴定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是求实效,将科研成果服务于水利建设,编制的《烂泥湖排涝规划》、《洞庭湖北部水资源配置工程方案》等成果,将在全洞庭湖区示范推广。
营造全员创新。建立科研合作平台,开展以技术带头人牵头的科研课题研究;以项目为依托,着力解决我院在关键领域和生产项目上的重大技术难题;鼓励和支持以年轻人为主的青年创新,充分激发青年人的科技创新热情,全员创新的氛围正在形成。全年立项省级科研项目19项、院内技术创新项目40项;14个青年科技创新项目成功推广。
成果转化显实效。专利产品“SWY—I数字式钻孔水位测量仪”已在近100个工程中应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全省26个市县得到推广,超级稻“浅控结合”灌溉技术已投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超深厚防渗墙施工新技术在新疆大河沿水库成功应用,最大深度达186.4米,超世界记录;水土保持边坡防护新技术在黄甲岭风电场成功应用,有效解决了“破碎边坡”和“长溜渣体边坡”复绿的科技难题。成功研制“无人测量船”,大大提高了测绘效率和精度,在水下地形测绘、水文测量、水质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全年投入科技装备经费1600多万元。有2项勘测设计成果获“全国优秀勘察设计奖”,10项科研、设计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优秀设计奖”,5套自主研发软件获国家著作版权。
五、打造智库,服务水利有作为。
当好重点工程护航人。通过现场协调、集中办公等多种方式集全院之力推进涔天河等一批国家重大水利项目设计和施工配合工作。
当好前期工作排头兵。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灾后重建等30余项前期工作,为加快全省防洪体系建设、完善水利五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做好“河长制”落地践行者。从资江河“一河一策”河长制试点工作入手,形成了“摸清问题,制定目标,提出措施,明确责任,严格追究”的体系化建设。
当好防汛抢险智囊团。防汛期间,我院先后派出13批近50余人次的技术专家奔赴一线为防汛抢险提供技术支撑,后方联合会商,提供紧急分洪技术方案,协助处置重大险情20余处。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了“2017年全省抗洪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打好技术扶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安化、隆回两县提供水利规划、工程建设、技术管理等多方位的技术帮扶,为当地水利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巡视整改,规范管理新进展。
落实巡视整改。以问题为导向,坚持边巡边改,明确问题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分类整改,全程督办。完成40余项整改措施,建立和完善10项制度和工作机制,从根本上堵塞漏洞、整改问题。财务上,做到严预算、重学习、明责任、严审批,切实“按预算用钱,按制度报帐,按规矩办事”。人事上,做到严纪律、严考核、严报告、严档案,严格规范选人用人进人。绩效分配上,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规范统筹。公司管理上,细化要求,严格考核,全面监管。
七、学法崇法,文明建设有新成果。
学法用法守底线。一是做到教育全覆盖,以普法教育为重点,组织院各部门130名负责人和886名职工参加“学法考法”;组织院1000多名职工参加学法用法网络知识竞赛,并向全院各部门发放“七五”普法读本1016本。二是做到学用结合,以三体系贯标为主轴,搜集相关法律法规635项,规程规范2630余条,通过培训学习、合规性评价,形成依法履职、规范作业、规矩办事的新常态。
综治维稳是主线。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分级签订综合治理、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责任书,分级落实责任;建章立制,严格考核,将综治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考评,与政绩考核、提拔任用和年终绩效、评先评优直接挂钩。设施健全,防查结合,做到“三防七査”,基本实现全监控无死角,排查整治杜绝隐患,有效保障了全院稳定,全年无违法乱纪事件发生。
安全生产筑红线。一是做到安全责任上墙上心上手;二是教育监管有演练、有体系、有监管、有台账,全年开展安全生产演练、检查24次;三是排查治理做到“五落实”、常态化,排查整改隐患萌芽35项,安全生产投入880多万元,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
服务民生有热线,全年投入870多万元用于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做到健康体检有保证,食堂品质有提升,走访慰问送温暖,老年活动现关怀,后勤保障重改善,“三供一业”扎实推进。
文明实力有体现。利用三大载体打造三张名片,形成了全民参与、健康生活、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将职工凝聚力、品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融入到设计院改革发展中,增活力添动力。继续保持“省文明标兵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国AAA级信用单位”,获得2017年“水利厅七一表彰先进集体”、“省直五星级五型团组织”等荣誉称号。不同的平台为加强职工凝聚力、提升湖南院品牌,展现团队风采提供了共同的舞台,也成为与业主、兄弟单位、合作伙伴间交流的纽带,为推进全院发展增添生动活力。
湖南水利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