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县以水为笔绘就“绿水青山变现”新图景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5-10-30

深秋的芷江侗族自治县,“水美、业兴、民富”的画卷处处可见:和平湖上,游船破碧波载客赏秋色西晃山间,露营基地里非遗展演与笑声相融梨溪口灌区,智能设备精准记录水流去向……这座拥有294条河流、154座水库、5116口山塘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正以改革为钥,将丰富的水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曾几何时,芷江虽有优质水资源“富矿”,却陷入“只知水多,不知值多少、怎么用”的困境。为唤醒“活资产”,芷江确定“体系化建设+试点化推进”路径,构建“调查-评估-规划-转化-变现”全链条机制,打造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芷江模式”。

破解“估值难”是关键第一步。芷江将其纳入县委重点改革任务,组建专项工作组并邀请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助力,在湖南县域率先启动专业水生态估值。半年间,工作组完成全域水生态本底调查,为154座水库、60条河流“体检”,明确核心指标并划界确权,让每片水域都有了“身份证”。

随后,《水生态产品目录》将水资源分为供水、发电等8大类可开发产品《水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报告》核算出全县水生态产品总值223亿元《水生态产品开发利用规划》划定生态红线、明确开发区域,形成“摸清家底-确定价值-引导开发”闭环,筑牢制度根基。

改革“破局点”在双试点中。西晃山小流域曾是水土流失区,依托全国水土保持一体化建设试点,芷江将治理与产业结合:治理坡耕地、清淤河道的同时,布局露营基地、生态茶园等,让治理成果变旅游产品。目前,已培育6个生态产品,1个项目完成交易备案,预计转化价值3500万元,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超10万元。

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则“向内挖潜”。针对梨溪口灌区“用水粗放”问题,芷江推出“算总账-分权限-强计量”方案:按水资源总量和作物需水量分配用水权,装远程闸控计量设施控用量,还出台制度、建交易系统,让农户能转让节余用水权“赚节水钱”。改革完成后,灌区用水权确权覆盖率100%,灌溉水利用系数超0.57,亩均节水20立方米。

平台支撑不可或缺。芷江搭建水域经营交易平台,已办理81起流转,涉及1.2万亩水域,让经营权“可交易”。同时推出“水生态产品贷”,将水域经营权、项目预期收益作抵押,为12个项目授信超5.9亿元。截至目前,芷江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累计近12亿元。

从223亿元理论核算到近12亿元实际转化,芷江证明绿水青山是“绿色银行”。“下一步将探索水生态产品碳汇交易、跨区域生态补偿。”芷江县水利局党组书记罗建军说。这座“和平之城”,正以水为笔,续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相关阅读

芷江县以水为笔绘就“绿水青山变现”新图景

3383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