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区统筹推进农村小水源蓄水能力恢复专项行动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3-08-24

近年来,苏仙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统筹推进农村小水源蓄水能力恢复专项行动,投入1300万元,清淤、整修山塘250口,可新增蓄水能力约58万立方米,改善及恢复灌溉面积约2.7亩,在全市树起了苏仙样板。主要做法是五个统一

统一思想一个调小型农业水利设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是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全区1600座山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年久失修、蓄水抗旱能力不足等问题,尤其是3万多亩耕地长期种植草皮,曾经带富一方百姓,但农田基础设施也不同程度被损坏,多数农田恢复粮食种植水源蓄不住、田地灌不到的问题亟待解决。苏仙区组织党员干部,到群众家门口引导群众算好经济账和长远账,极大提高了群众参与山塘整修的积极性。

统一投入一本账出台全区涉农资金整合办法,避免涉农资金交叉重复、使用分散,确保集中力量办大事;对财政奖补资金设立项目专账,实行专户管理,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采取财政保障一点、资源开发一点、企业投资一点、社会投入一点四个一点筹集资金,切实拓宽投入渠道,构建了政府投入、社会参与、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多元化投入机制其中,群众自筹资金780万元义务投工投劳1382人次

统一实施一盘棋水利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实地,对准备施工的山塘开展工程基础数据收集和现场调研踏勘,对项目近况和亟待处理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摸底,做到状况清、底数明,为科学准确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做足了准备。施工后,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指导,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疑难杂症,严格质量控制,确保项目推进又快又好。今年以来,已完成项目建设236处,完成投资1230万元,新增蓄水能力55.77万立方米。

统一模式一条龙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和引领作用,引导村民自治,所有农村小水源蓄水能力恢复项目全部采用四自两会三公开(自选、自建、自用、自管,村委会、理事会,项目选择公开、理事会选举公开、工程建成后财务公开)建管模式,村民主动参与现场勘测、牵头组织投劳筹资,维护协调施工环境,全程参与质量监督,确保项目建得快、管得好、受益多同时,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就地务工,预计带动村民增收260万元。

统一管护一张网坚持工程建设与管护机制两手抓,进一步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将所有已完工并验收的山塘权属收归村组集体,重新发包,优先租赁给种粮大户。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由每座山塘专人负责建后管护工作,确保山塘整体功能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真正蓄得住水、灌得到田、上得了山山塘经过整修后,有的每年可实现5千元左右租金收入,全区山塘可带来租金收入125万元。



.


相关阅读

苏仙区统筹推进农村小水源蓄水能力恢复专项行动

2946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