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一线践初心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2-08-30
时已初秋,骄阳似火,空气炙人。走进新邵县陈家坊镇谭家村,只见1100余亩连片晚稻长势喜人,随着抽水机的轰鸣,一汪汪清泉汩汩流入稻田,绿油油的稻田与连绵起伏的青山、错落有致的民居、纵横交错的乡村小道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当全省面临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旱情,许多地方正在喊“渴”之际,记者今天却惊喜的看到了“清凉”一幕。村民说,这都要感谢村支部书记朱付其积极作为,及时解决了灌溉难题。
今年入夏以来,陈家坊镇大部降雨和来水持续偏少,遭遇了严重旱情,特别是从7月底以来,全镇范围内无有效降水、部分村(社区)发生了严重干旱,11200水田受到影响,其中谭家等村旱情尤为严重。该村位于陈家坊镇东北边陲,与邵东市毗邻,水田面积宽广,是全镇的产粮大村,然而,该村地势较高,又处于灌区末端,旱情袭来,导致全村1120亩水田严重受旱,有的稻田开裂宽度达5厘米以上。
面对极为严重的旱情,为从旱魔口里夺粮,朱付其带领村村两委一班人不等不靠,积极落实县、镇相关会议精神,科学安排部署,组织全体村民全力以赴开展抗旱自救工作。
抗旱如救火,一刻不能等。在上级抗旱资金暂时没有拨付到位的情况下,朱付其个人垫资2万余元,购买了4台大功率抽水机和2560米消防水管,对高岸田采取分级灌溉的方式,即从小河道通过三级提水灌溉到每丘稻田,每级一个灌溉流程为两天左右,连续一个月保持三级灌溉连轴转,从而确保了每丘田都“喝”上了水。
为确保水泵能正常运转,朱付其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党员组长分组轮流值守,他白天忙于村里抗旱等日常工作,夜晚则不顾疲劳带队坚守。天气炎热,蚊虫叮咬,毒蛇出没,朱付其还曾两次差点踩到了蛇,可他全然不顾。
除此以外,在大旱之年,朱付其未雨绸缪,提前对村自来水厂已接近报废的水泵进行更换,确保村民正常生活用水未受到任何影响。
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喜悦。目前,谭家村没有一分田因旱受灾,田垄一片葱绿,晚稻丰收已成定局。
面对上级领导和村民的赞誉,朱付其说:“越是面临灾情,越是考验我们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只要旱情一天不缓解,我就一天不下火线。”
说起朱付其,上至县镇党委、政府领导和同事,下至十里八乡的乡亲无不竖起大拇指。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满身土气,一身农民气质。殊不知,他其实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大老板”:曾在四川成都经商多年并取得成功,早已进入富裕阶层,而且两个儿子都是职位不低的国家干部。
朱付其是一名退役军人,他于1979年12月参军入伍,历任战士、副班长,1983年1月退伍返乡后,任过基层武装干事,后外出经商致富。
自2017年起,带着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理想,朱付其毅然将生意交给女儿打理,回到家乡谭家村任党支部书记。
热爱家乡,就努力把家乡建设好。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朱付其带领村支两委班子加强村级建设,一心服务群众,谭家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了空前的改善,2018年被评为市先进卫生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修通组公路1.72公里,将3000多米村主道加宽1.5米并实施了硬化,架设公路安全防护栏1400多米,安装路灯130余盏,修建新的村级服务平台和文体广场,投资7万多元购置了各种健身器材;新建自来水井一座,铺设安装了主支管网,让全体村民喝上了安全放心的饮用水;对村辖2000多米的河道进行了清淤改造,有效解决了为害多年的洪涝灾害,使每年粮食增产达6万斤以上;争取了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新修建水渠1300余米,有效的解决了基本农田的灌溉问题。
由于工作出色,朱付其2017年获“新邵县矛盾纠纷调解能手”称号;2018年获评“新邵县平安家庭模范户”,被评为“新邵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9年获“新邵县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个人”,被评为“新邵县人大代表联系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被评为“新邵县最美扶贫人物”;2021年被评为“新邵县最美退役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