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治水”的湘潭模式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1-11-19

在涟水桥下500米处,发现沿河垃圾堆积一处。”近日,雨湖区姜畲镇党委书记刘双义,在使用智慧治水App巡河时,及时上传了发现的问题和巡河轨迹。随后,镇河长办迅速安排人员清理,并马上在智慧治水App反馈回复。


近年来,湘潭以水为题,多元化兴水,不断摸索河长制信息化、智能化的新路子。2017年以来,推出了“湘潭河长制”河湖微信巡查举报平台,2020年,湘潭率先在全省首推智慧治水App,通过“互联网+河长制”,开启“掌上治水”新模式,构建了河湖“天上看、网上管、掌上查”立体化监管和智慧治水新格局,推进治水智能化、科技化、现代化。


可视化管理,精控水系全要素


以省自然资源厅1:2000基础数据为空间载体,结合大数据库,汇集全市水系水域地理信息,湘潭形成了覆盖全域的可视化“电子水系一张图”,将查询、统计、三维分析相结合,打造市县乡三级河长制智慧治水管水护水。


通过掌上查询,便可知晓湘潭全域248条河流、376座水库,595个泵站,1610个涵闸,79个取水口等水域地理信息,实现河长精准查询、挂图作战、重点施策,高效、便捷化智慧化治水。


此外,智慧治水App集成了智能办公系统,具备快速查阅河流基础数据、快捷统计河长制工作信息,精准数据分析,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巡查举报精准定位、一键导航精准到达等功能,全市护水爱好者都可查看湘潭水情信息、河长制工作动态。


系统化监管,实现监管全覆盖


湘潭以河长制信息化为重要抓手,探索出一套“监+管”并重的系统化体系架构,全新搭建“App端、门户网站端”合二为一全覆盖监管平台。


全市8561名河长、近2000名民间河长开启巡河打卡、问题举报、督办交办、整治销号于一体式系统办公,河湖问题闭环式流转处置,开启“掌上治水”新模式。


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智慧河湖系统,巡河员足不出户,就可以远程监管河流。在湘江沿线安装监控摄像头14处,可24小时查看重点水域情况,及时抓拍盗采河砂等违法行为。智慧河湖系统成为河长监管河流的“电子眼”,借助实时画面,河长可随时监管河流状态,实现河湖监控全覆盖立体化。湘潭先后与长沙、株洲水行政执法部门建立框架协议,并于4月、6月、9月开展联合巡河监管,共护湘江一河清水。


一体化联动,打造执法透明度


智慧治水App以打造一体化联合治水为出发点,建立水利、农业、生态环境、公安、检察、法院等涉水部门联动平台,打造“管理+执法”联合,畅通信息共享途径,行政执法与监督有效衔接,实现河湖问题整治高效、方便、快捷。


全市512名河道警长、1263名河长助手联合互动,形成协同治水合力,实现重大涉水涉河问题溯源化,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公正,最大程度提供解决河湖整治问题的最优解。今年以来,全市共拆除河流沿线敞口垃圾池168个,河湖“八乱”问题98个,河湖面貌得到了改观提升。


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湘潭利用水利专题大数据、云计算统计、“互联网+”等技术,加强巡河和监管统一汇集,打造“统一开发、多级应用、层级互联、兼容共享、要素齐全”智慧治水App应用信息化平台,构建了“河长+河长助手+民间河长+河道警长+检察长”“5+”的管护体系,联合公检法等多部门执法,建立了“信息共享、联合互助、决策协同”的护水治水新平台,开启了“全民护水”“掌上治水”新模式,掀起了湘潭生态河湖的新篇章。







相关阅读

“掌上治水”的湘潭模式

2110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