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卷”善舞 ——苏仙区西河治理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1-08-06

【做法与成效】因为矿山粗放开采,西河(秧溪河)流域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苏仙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实施西河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推动企业由采矿到文旅转型发展,使“废地”变“宝地”。通过产业转型,郴州长卷打造了郴州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


【经验与启示】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环境的过度索取,这是走不通的路。把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王仙岭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东大门,郴州长卷,清泉石上流,绿树村边合,美得像幅山水画。


九街十八巷、橘井留香、义帝阁、十八福泉、仙都福泉、公和药店……漫步其中,郴城那些被慢慢淡忘的古老历史,正穿越时空隧道,在我们的眼前“活”了起来。


把“废地”变“绿地”、“绿地”变“宝地”,郴州长卷大型文旅综合体给出最生动的注脚。


西河(又名秧溪河),发源苏仙区五盖山北麓,入郴江,注耒水,全流域面积149平方公里,是郴江一级支流、湘江的三级支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采矿选矿企业遍布西河流域,鼎盛时期有采矿企业162家、选矿企业89家,众多采选矿生产很不规范,尾矿库垮坝事件时有发生。尾砂矿随着涨涨落落的西河,日夜冲刷着西河流域,致使流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水体、土壤重金属严重超标,沿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重拳治污治水。苏仙区按照“源头治理、标本兼治,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原则和“规划先行、重拳整治、精准治理”的实施方案,制定了西河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总体规划,开展了流域内环境转型整治行动,先后关闭了流域范围所有的采选矿企业,并加快了一大批项目的落地实施。该区通过争取专项治理资金和本区配套资金共5.6亿元,主要是将重金属尾砂及重度污染土壤开挖、转运至废弃矿洞周边临时堆场,加入拌和水、水泥等稳定材料充分搅拌形成胶体后管道泵入废弃矿洞进行固化安全处置;轻度重金属污染土壤通过对土壤受污染情况现场检测和分析、专门配置稳定化药剂,采取土壤、稳定剂现场充分搅拌、养护后再进行回填处理;并对受重金属污染区域通过覆盖合格土壤、撒播草籽覆绿进行生态恢复。实施西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西河(大壁口—红卫桥段)河道底泥清理工程、观山洞东湖东侧尾砂及土壤治理修复等工程。


产业转型发展。面对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有着20年采矿史的郴州长卷,把绿色发展放在首位,果断开启从采矿业到特色文旅产业的第二次产业转型。他们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扎根深厚历史土壤,通过对项目地进行尾砂综合治理,建设郴州长卷大型文旅综合体项目,致力打造“湘粤迎宾门、郴州会客厅”。在开发中,郴州长卷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禁止大开大挖,共计保护名木古树149棵。坚持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通过综合利用地表渗水及山体冲沟水资源循环利用,打造生动有趣的文旅商街水景。


郴州长卷董事张少荣介绍,郴州长卷项目由林邑仙都(历史人文卷)、奇趣仙谷(生态发展卷)、天下湘村(田园农耕卷)三大特色文旅篇章组成,总占地面积1300亩,概算总投资42亿元。其中,林邑仙都以传承文化引领郴州文旅产业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集中再现郴州历史人文建筑。奇趣仙谷以“转型发展,废旧采坑再利用”为理念,以自然山水、废旧矿洞为依托,着力建设“废旧采坑再利用”的主题公园群,将打造成为生态转型可持续发展文旅模板。天下湘村以原观山洞古村落旧址为保护核心,利用田塘河滩的优美环境、丰茂的水生植物,在保护中开发,将打造成为山水田园美丽画卷。


西河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及郴州长卷特色文旅项目,是郴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典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民生效益、生态效益日渐显现,真正实现了“废地”变“绿地”,“绿地”变“宝地”的变化。目前,西河中上游水质由原来的劣五类变为如今可稳定达三类,2020年入选湖南省“美丽河湖”。


郴州长卷通过转型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共解决就业近3000人,接待游客60余万人;被评为“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并纳入省、市、区重点建设工程,以及郴州市国家可持续性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文旅项目。九街十八巷、橘井留香、义帝阁、十八福泉、仙都福泉、公和药店……郴州长卷,郴州版的“宽窄巷子”,是郴城“活”的历史,美得像幅山水画。









相关阅读

长卷”善舞 ——苏仙区西河治理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

2027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