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埠江灌区奔向智慧管护2.0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21-05-19
绿水盈盈,青山环抱,几只白羽水鸟扑棱棱飞起,水面掀起阵阵涟漪。游走在酒埠江灌区,宛如置身于山水画卷中。
株洲市酒埠江灌区,65公里的渠段,其中总干渠长16公里。酒埠江灌区管理局率先在全省灌区推行河长制,推进渠道工程管理综合治理与保护——河道内的陈年淤泥已被清理,河岸上的杂草破烂被清除,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这里,渠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今年年初,酒埠江灌区总干渠被评为“省美丽河湖”。
四级河长联动管水量保水质
酒埠江总干渠从干渠源头出发,一直延绵至网岭镇的漂虎塘。空中俯瞰,俨然系在湘东大地上的一条绿丝带。这是我省第5大灌区、我市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省内唯一既跨县又跨省的大型灌区。灌区常年提供农业用水3.24亿立方米,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0.45亿立方米,水量分配比例约为攸县65.5%、醴陵34.5%,受益范围主要覆盖14个乡镇,其中攸县8个乡镇、醴陵市6个乡镇,以及萍乡市的湘东区一部分,受益人口82万。
酒埠江灌区管理局在全省率先规划建设现代化灌区先导区。2019年投入371万元在总、西、北干三渠交汇处建设现代化灌区先导区一期;2020年投入350万元,将现代化灌区先导区二期打造成为水景观休闲区、水文化推行区,让灌区渠道成为攸县网岭镇“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滨水长廊。
制度是确保河湖管护长效化、常态化的根本保证。酒埠江灌区先后出台了《酒埠江灌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涉渠乡镇《工作方案》、四级河长制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察制度等相关制度。
目前,灌区已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责任体系,由1名副市长担任灌区第一河长,县级河长2个,乡级河长8个,村级河长48个,巡查员96名、义务监督员192名,管水量、保水质,满足了农田灌溉的需要,确保了饮用水的安全。
综合治理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
酒埠江灌区管理局办公室,河长职责“四字诀”、河长巡河“三步法”以及联合执法等制度上墙,资料柜里整齐摆放着河长巡河记录表。
巡河中,各级河长一旦发现问题,会当场进行现场落实和责任交办,明确整改要求和整改措施,督促县级有关部门和涉及乡镇、村(社区)两级进行整改落实。
上下联动,左右统筹,酒埠江灌区推进综合治理。与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相结合——灌区加强卫生综合整治,全面组织开展渠道绿化、水净化、垃圾治理等工作,不仅定期开展志愿者保洁服务,还向总干渠沿线村民免费配送垃圾桶300多个,沿渠“四乱”现象基本消除。
与水资源保护相结合——灌区以建设生态灌区为重要抓手,积极打响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连续三年在总干渠开展清淤扫障大会战,同时将疏浚渠道、加固堤防、补齐短板工作一同推进,共护渠道安全。
与安全教育相结合——为构建安全保护屏障,灌区在干渠渠段安装救生抓手200余套,警示牌100多块,公路桥、人行桥加装防护栏10余座,在总干渠周边学校开展各类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举办征文比赛,构建安全保护屏障。
据不完全统计,酒埠江灌区已封堵、改造排污口213处,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政府对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13个禁止类排污口关闭,总干渠上的2个经营类排污口关闭,198个居民生活类排污口全部封堵改道,总干渠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水标准,成效显著。
转型升级形成信息化管理体系
网岭管理所段,13.5公里渠道整洁干净,46岁的欧志刚自1998年开始巡渠,一直坚守到现在。以前巡渠员会随身带笔记本,发现了问题无法直观描述,遇到突发状况也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等帮手,而纳入信息化管理后巡渠效率大大提高。”欧志刚所说的是“扫码巡渠”,只要用手机一扫,渠道动态可随时掌握。
如今,65公里的渠道上设置了54个扫码点,几乎涵盖所有的关键水位点和渠系建筑物,并与局机关信息中心连通,实行统一调度。如此,一些影响行洪安全的隐患可在第一时间处置,需要在枯水期处置的隐患也可密切跟踪变化。
“扫码巡渠”只是灌区智慧管理的一个缩影。该局按照打造“智慧灌区”的建设思路,通过采集灌区运行“大数据”依靠两百多公里渠线上的“千里眼”“顺风耳”,形成了集水位遥测、雨情监测、闸门调控、视频监控“四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时下,酒埠江灌区正全力建设集灌区防汛抗旱、水资源配置与用水调度、工程运行管理、智能灌溉、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为一体的“智能系统”,灌区智慧管护从1.0版迈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