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化利用 让畜禽养殖粪污“变废为宝”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9-09-16
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是保护湘江及饮用水源、建设文明宜居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
株洲养殖业历史悠久,长期以来,不少养殖户粗放经营已成习惯,导致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强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努力实现养殖生产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醴陵市新立红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旺侬产业园,位于石亭镇永红村,流转了农田1100亩,主要种植草皮和莲藕。
去年,该合作社投资160多万,在旺侬产业园安装了10个40立方米的玻璃钢沼液储存罐,购置了2辆沼液运输车、1辆干粪运输车,铺设了近万米的沼液输送管,安装了15个半自动增压泵和1300个喷头,将周边均楚、石亭两镇50多家生猪养殖户、近15000头生猪产生的沼液、干粪收集到产业园用于草皮、莲藕施肥。
2017年,醴陵市被确定为农业部、财政部在全国遴选的51个2017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市、区)之一。为了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该市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全面实施”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交办,并提出“结合实际、点面相融、打造示范”的指导思路。根据这一指导思路,该市确定了种养结合模式、污水达标排放模式、异位发酵床模式、第三方处理等四种模式。
近两年来,醴陵市大力推进种养结合工作,打造了种养结合示范片,引导全市90%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户采用种养结合模式消纳畜禽粪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已取得实质性进。今年2月,纳入项目建设任务的652家畜禽养殖场(含100家建档立卡贫困养殖户)、22家第三方处理单位、4家大型种植基地全部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并通过了验收;8个从事整村推进的村委5个完成了项目建设,另外3个也于今年8月底全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项目建设任务已完成90%以上。
为充分利用资源,让畜禽养殖粪污“变废为宝”,株洲市以“醴陵模式”为基础,因地制宜,对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进行改造升级,对利用有困难的干粪采取发酵床生物处理技术,就地进行生物降解。截至去年年底,全市1145个规模养殖场,累计完成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场数995个,配套比例86.9%。
与此同时,还在全市范围内推广10种养殖业污染治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粪污全量还田、粪便堆肥利用、粪水肥料化利用、粪污能源化利用、粪便基质化利用、粪便垫料化利用、粪便饲料化利用、粪便燃料化利用、粪水达标排放、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等。截至去年年底,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为82.95%。
湖南水利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