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天元区小型水库的转型创新之旅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9-09-06

天元区目前有效农田耕种面积达10万余亩。水利工程的发展是高效促进天元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第一步,而小型水库作为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更是重中之重。


阵痛|病险水库的治理迫在眉睫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门镇福星村依靠全村人的努力,用人力铸造起一座10多万立方米库容量的水库。经过多年风霜雨雪,月塘水库存在不少的“病痛”。2014年,月塘水库发生了严重的管涌,甚至有溃堤的可能。在天元区委区政府组织的全力抢修下,险情得以控制。


2011年之前,天元区仅有两座小Ⅱ型水库。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天元区管辖的水库数量激增至25座,其中小型水库24座,中型水库1座,水库数量增多的背后还存在诸多历史难题。


2011年之前,天元区仅有两座小Ⅱ型水库。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天元区管辖的水库数量激增至25座,其中小型水库24座,中型水库1座,水库数量增多的背后还存在诸多历史难题。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在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达到4万亿元。天元区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立即启动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积极编制相关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并向上级部门申请项目建设资金。


转变|严抓病险水库的质量“命门”


病险水库的治理迫在眉睫,却也不能急于求成,保证工程质量才是水利工程的“命门”。


今年上半年雨水较往年偏多,也严重影响了天元区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三门镇南江村丫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受雨水影响比较明显。为了赶在汛期前完成该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充分发挥其蓄水调洪的能力,天元区水利局积极作为,时刻与设计单位保持联系,处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施工单位见缝插针式地抓紧晴好天气加班加点开展施工,最终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了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


7月的防汛抗洪中,拥有13万立方米库容量的丫塘水库充分发挥了其调洪蓄水的作用,并在现阶段旱情显现的情况下,给周边的农田进行灌溉,确保农作物不受影响。


针对部分村镇存在的阻工现象,天元区水利局积极协调基层单位及施工方,提前做好矛盾协调,优化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减少工程阻工现象的发生,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创新|管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1年至今,天元区2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太高水库计划今冬将启动实施,届时天元区将完成全部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天元区在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方面累计申请上级资金1644万元,财政配套资金799万元,平均每座水库投资达101.79万元。


因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突出,工程建设成果显著,天元区水利局曾三次获湖南省“芙蓉杯”水利建设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水利部已明确水利工作的重心将转到“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上来。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天元区抓紧落实具体行动,计划以小型水库维养、管护工作为抓手,每年投入150万元开展相关水库维修、白蚁防治、水库安全鉴定等工作。2017年~2018年度,天元区水库管护工作均为株洲市前列,累计获得奖金达11万元。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发展好水利事业是对农业发展的巨大促进,天元区水利建设及管理工作一直紧跟中央步伐,积极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及管护等相关工作,不断创新求变、力争更高水平。







湖南水利二维码

相关阅读

株洲天元区小型水库的转型创新之旅

1026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