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深入开展农业水价及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8-08-27

  8月,骄阳似火,长沙县高桥镇茶叶研究所1000亩基地里,工作人员顶着烈日,奔波于各丘农田之间,为“干渴”的农田开闸放水。

 

  “多亏了这些管道,不然又要从头开始试种。”工作人员所说的管道即管道灌溉节水设施,而说到此设施就不得不从高桥镇桐仁桥水库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说起。

 

  改革前,桐仁桥水库年平均供水量1000万m3,既承担着3.2万亩农田灌溉任务,也肩负着长沙县北部16万余人的饮用水水源供应责任。改革后,水库年平均节水量116万m3,除农业灌溉用水外,还可充分保证饮用水源供应。

 

拨动农业节水“敏感神经” 农民更爱护

 

  “农业用水价格长期偏低,不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桐仁桥水库管理所所长介绍说,在长沙县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管委会及县水务局的积极协调配合下,2012年4月桐仁桥水库管理所成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小组,最终确定由按亩收费变按方计量收费,同时实行阶梯计价方法计收水费。基础水权部分按0.04元/m3,递增50m3/亩以内加收0.01元/m3,50-100m3/亩以内加收0.02元/m3,依此类推。

 

  不仅如此,灌区还规定节约下来的水由水库出资,高价予以回购。通过“划阶梯”,超额越多水费越贵,低于限额节水量还能高价“卖”给水库,形成了“节奖超罚,定额内用水优惠,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创新模式,鼓励节约用水,成为改革示范。

 

  通过此种方式试运行一年,当年农业灌溉用水就有了明显下降,由650m3/亩降至570m3/亩,节水80万吨,充分保障了自来水水源供应。长沙县还利用节约下来的水进行生态补水保护环境。

 

  “以前放水任由水哗哗流走,水价改革后个个都精打细算。”和其他农民一样,高桥镇百录村村民吴菊成也有自己的一套节水省钱诀窍,每当开闸放水,余下3亩田还未流入水时,便通知关闸,静待管道中的余水慢慢流入农田,长此以往节省了一笔不小的费用。

 

推动用水协会规范建设 农民更受益

 

  “协会自管自建第一年,我就骑着自行车从放水口一路骑下来,没一个人吵架。”百录村党委书记兼百录用水户协会会长介绍,在他印象里,从前一到放水时间,各村小组之间就争吵不断还经常打架,自从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统一管理后再也没出现过争水现象,龙蟠笑着直言连治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农业水价改革同时,长沙县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化建设。由农民用水户自建自管,主要负责末级渠系工程建设、水价执行、用水管理、工程管护等,推行“输水到户、收费到户,一把锄头看水制,工程管理责任到组到人”机制,并对渠系设施管理好、用水管理好、水利用效率高的协会进行重点扶持。

 

  不仅如此,节约下来的水费由水库直接返还至协会,末级渠系建设又有了基本经费保障,农民成了直接受益者,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一系列改革举措基础上,长沙县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同时试点水利设施不动产登记,并于2017年6月30日率先颁发全国第一本农田水利设施不动产登记权证。

  

  

 

 

 

 

湖南水利二维码

相关阅读

长沙县深入开展农业水价及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764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