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扶贫“活水” 浇灌致富田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8-04-25
“搭帮小农水项目,我们终于告别了靠天吃饭的日子。”看着屋后标准化的混凝土灌溉水渠,茶陵县虎踞镇西屏村贫困户李春保面带欣慰笑容地说到,以前缺水,田里用水紧张,现在水渠修好后,用水不再愁了。
李春保感受到的正是茶陵县大力开展水利扶贫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茶陵县水利部门始终紧扣中央、省市县扶贫工作要求,以水兴农,以水兴村,让骨干工程与毛细血管配套,让民生水利浸润在贫困地区,为全县决胜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甘甜水”流入贫户家中
拧开水龙头,清澈透亮的自来水喷涌而出,茶陵县舲舫乡河坞村70多岁的周泉元用烧水壶接了大半壶,放到灶台上烧。
“以前喝水没这么方便,水质也不安全。”他说,以前家里一直在村口的水井挑水,往返两里路,赶上干旱年份,需要到两公里外的河里挑水。自从家里去年安装了自来水管,现在喝水方便又健康。
在茶陵,和周泉元有同感的贫困户还有很多。近来年,该县把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作为水利扶贫的首要任务,累计投入1.98亿元,兴建供水工程319处,解决68个贫困村、12.32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9万人,贫困户安全饮水达标率达100%。
“小农水”激活造血功能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历史积累问题较为复杂,茶陵县一些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拦路虎”。
严塘镇尤最村,曾饱受灌溉用水之痛。村子地处偏僻山区,村里500亩耕地位于岩水口水库罐区渠道末端,因渠道年久失修、过水能力不足,农田灌溉年年喊“渴”。
“以前,我们这儿每年要负担4000多元的放水工资,但总有部分农田灌溉不到,大家经常扯皮吵架。”村民谭文生说,自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试试以后,灌溉再也不发愁,农田过上“滋润”日子。
这几年,茶陵县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五小水利”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资金2亿余元,修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000余处,改善及恢复灌溉面积10多万亩,硬化渠道21.5公里,清淤山塘1000余口,维护小型河坝225处,为贫困户增收致富打下良好基础,增加了贫困村的“造血”功能。
“河长制”提供就业岗位
4月20日一大早,利民办事处金铺村二组的贫困户姜珍来带着太阳帽,提着一个灰色蛇皮袋和一根带着铁钩的长竹竿就出门,他这是为自己签约负责的二铺溪清理河道垃圾。
60岁的姜珍来家有六口人,老两口患有慢性疾病,儿子患有精神疾病,外孙和外孙女还在上学,全家收入紧靠女儿在县城务工,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去年6月,姜珍来获得了家门口就业的好机会,家庭条件得到好转——担任河道保洁员,每天负责清理河道垃圾,每月工资1500元。“这工作不累,工资快赶上女儿打工收入了。”姜珍来高兴地说道。
去年来,在茶陵和姜珍来一样欣喜的贫困户还有403人。该县突出以水富民,将全面推进“河长制”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优先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安排工作,全县共聘请610名三员(协管员、巡查员、保洁员),其中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403人,让缺乏基本工作技能又要照顾家庭的贫困户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工作。
湖南水利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