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以水惠民 以水兴城 加快构建新时代水利体系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7-12-11

    望城处于湘江下游,湘江贯穿全境35公里,两岸一线防洪大堤164.3公里,水域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7%,是长沙市最早进入汛期、最晚退出汛期的水利大区。近年来,望城区成功应对了多轮特大洪水的冲击,特别是今年奋力实现了“湘江干堤全线稳固,万亩堤垸全部保住,没有一例人员伤亡”的重大胜利,水利建设保安全、惠民生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一、坚持防洪安全为第一要务。加快构建防洪闭合圈,投入18亿元打造大众垸防洪综合整治工程,乔口撇洪河项目、沩水北岸生态护坡等工程全面完成,投入2.15亿元进行堤防加高加固,确保湘江大堤城区段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其他地段堤防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完善排渍基础设施,先后完成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库区水利配套、管网渠系建设,加速完成137处电力排灌设施整修,区域防涝排渍标准显著提升。对照长沙市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加快完善城区给排水管网,城市内涝防御能力持续提升。

 

    二、坚持民生需求为根本。实施农村安全饮水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投入农村自来水工程资金1.33亿元,提质改造自来水厂、兴建小型水厂、完善自来水管道设施等,有效解决了12.1万农村居民饮水问题,明年将继续加大农村安全饮水投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大望城区污水处理厂等18处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整治力度,严格入河排污口审批,铜官水厂饮用水源地保护方案全面完成,人民群众用水安全有效保障。扎实开展沟渠清淤增蓄专项行动,2016年以来完成112公里沟渠清淤疏浚、381口山塘清淤,蓄水灌溉能力显著增强;扎实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完成18个农田水利扶贫项目和17处低压管道输水工程,新增高效节水面积1万亩,充分保障农业生产用水。

 

    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启动实施截污三年行动计划,完善片区污水管网,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扎实推进“一江七河两湖库”保护治理四大行动,积极开展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全面实施畜禽规模养殖退出,加快构建起水清岸绿的流域生态体系。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完成沩水河坝、胜利垸城市防洪等项目建设,扮靓雷锋公园等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公园,打造望城半岛水利风景区等两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让水利风景区“靓”起来。加强水环境整治,投资9.8亿元实施大众垸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其中新老沩水连通工程已基本实施完毕,老沩水-团头湖水系连通工程将于明年4月主汛前完工,其他片区连通工程也将相继实施,蓄纳洪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等积极作用初步显现,实现了河湖连通“活”起来。

 

    四、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化筹措资金的融资方式。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融资、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强化政府投资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建立水利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今年区级财政投入1.8亿元,同比增加50%。坚持走市场化路子,吸引民资参与水利建设,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等以多种方式参与经营性水利项目的投资经营,成立总产值62.63亿元、净资产40.72亿元的水建投,全年融资到位资金5.64亿元,目前正在申报10-15亿元PPN融资计划,全力保障水利项目资金需求。用足用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政策,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参加水利基础建设,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兴修水利的热情。

 

    五、坚持质量第一,质效并举的监管方式。严格执行“四制”规定、电子化招投标等程序,制定出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4类12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范性文件和制度,对工程项目的立项申报、施工建设、质量监管、竣工验收等重大决策,以及公共资源管理与分配方面进行全面规范,严格控制投资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工程质量终身负责、责任倒查、问责追究等机制,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制,严格落实工程建设现场驻守、全程监督、技术指导等措施,全方位保证工程质量。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标年”活动,积极推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强化工期进度督查,确保水利项目高效推进。创建“制度+科技”廉政防控体系,水利项目铺排、设计评审、预结算审核、施工管理、变更签证、资金支付、质安监督全程进入系统、实时有效监管,为水利项目科学、高效、安全推进提供了廉政保证。截至目前,2017年秋冬修计划铺排项目已开工550余处、占计划任务的92%,已完成300余处、占计划的52%,所有在建项目将在明年主汛期来临前完成主体工程。

 

湖南水利二维码

 

相关阅读

望城区:以水惠民 以水兴城 加快构建新时代水利体系

764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