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举全市之力 洁净“母亲河”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7-11-16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00多年前著名理学家朱熹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成为醴陵市以实施河长制为抓手,大力推进河道保洁和岸坡垃圾整治,让全市大小河道逐步恢复"清如许"环境面貌的最好见证。

 

清除"拦路虎"洁净"母亲河"

 

 

“(上世纪)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浇水灌溉,90年代水质渐坏,曾经一度垃圾掩盖。”居住在渌江两岸的居民,用这样的顺口溜来描述“母亲河”几十年来的演变历程。

 

垃圾成堆,水草丛生,水体发臭,河面甚至漂浮死猪死鸡。日益恶化的水生态环境,成为横亘在105万醴陵人民奔向小康路上的“拦路虎”。

 

保护好“母亲河”,就是涵养“生态醴陵”之基、建设“现代醴陵”之源、强大“实力醴陵”之体、稳固“幸福醴陵”之本!

 

“用最短时间、最大决心、最迅速的行动,誓还渌江一河清水。”醴陵市委、市政府将庄重承诺付诸行动,整治目标首先“剑”指河道漂浮垃圾和岸坡垃圾。

 

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全市河道水库保洁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醴陵市河道保洁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制定严格的河道保洁责任体系:水利部门主要负责城区渌江主河道漂浮物打捞;其他河道保洁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镇(街道)负责,将全天候保洁责任落实到村、组、企业,要求渌江两岸不见成堆垃圾,水面清洁不见明显漂浮垃圾和水草。同时严格落实督查考核制度,做到一月一考核,一季一兑现。

 

各镇(街道)迅速掀起垃圾清理行动,共清理乡镇成堆垃圾936处;村村配备保洁员,将河道巡查与垃圾清理有机结合,将河道保洁与农村创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无缝衔接,逐步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投入500万元,开展城区河道垃圾治理工作。采用钢丝绳绑定PE管的方式,在渌江醴陵城区段上游设置垃圾拦截点,在流星潭和三刀石河段新建两个集中打捞点,对河里的漂浮垃圾进行打捞;配备全自动河道保洁船三艘,对河道垃圾进行及时清理转运。沿河各镇街还组建了12-15人的专业打捞队,配备了86条打捞船,对水面漂浮垃圾进行“围追堵截”。今年以来,该市累计打捞河道垃圾达8000多吨。

 

对沿河两岸违规搭建进行全面清理和拆除;将沿河5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网箱养鱼划出红线,严禁红线内养殖。今年以来,该市共关停牲猪养殖场425个,退养牲猪5万多头,拆除水库网箱70万平方米。

 

人水共和谐水质大提升

 

 

前天上午,家住江源大桥对面河边上的周奶奶,慢悠悠地走到离家门不远的垃圾桶前,仔细把撮箕里的菜叶、垃圾等倒进去。周奶奶坦言:“要是以前,这些垃圾都直接倒河里了。” 

 

让一个古稀老人改变沿袭几十年的习惯,醴陵市是如何做到的?

 

醴陵市水利局局长、河长办主任甘毅透露,法宝就是治水先治人,治人先治心。最大限度把社会环保力量释放出来,汇聚起来,举全市之力,掀起亲水、爱水、治水、护水融为一体的火热氛围。

 

运用电视、电台、报纸、手机短信、微信推送、设立宣传牌、散发宣传资料等诸多手段,吸引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到爱护"母亲河"的行动中来。特别是在当地电视节目中开辟的“同饮渌江水,共护母亲河”专栏,设立了“河长在行动”、“渌水正在变”、“治水曝光台”等栏目,用身边的事例和变化,积极营造出“河长在行动,治水抱成团、水质在变好”的氛围,让群众感同身后,找到共鸣。

 

醴陵市河长办还积极畅通监督互动渠道,通过设立投诉电话、搭建“河长制”微信公众号,开辟网上交流平台,积极回应社会各方的监督信息,鼓励市民自觉成为河道管理的支持者和参与者,有效打造“全民治水”的环保理念和“全民护水”的工作格局。

 

白兔潭镇长庆村党总支书记、河长李家波告诉记者,今年3月村里成立河道保洁义务打捞队,当时有没有报酬都没确定,却有10多个水性较好的青壮年主动报名,27岁的李建军刚刚退伍回来,就主动申请加入打捞队。“队员们除了对河道进行清理保洁,还要每天在河道里巡查,防止村民下河电鱼、毒鱼等。” 

 

在6-7月份最忙碌的时候,由于每次大雨都会从上游冲下来大量垃圾,长庆村打捞队员经常忙得汗流浃背,短短40天时间就清理河道垃圾和死猪尸体等近200吨。“但大家没有一个叫苦喊累,因为经常有村民端着凉茶、拿着西瓜,送到队员们手里。感谢队员给全村带来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今年8月,我又去渌江游泳了。”原籍四川的醴陵卡尔婚纱摄影董事长冷明清坦言,30年前因为追求爱情,不远千里来到醴陵,就喜欢一泓碧水的渌江河给自己带来的灵感。没想到30年后,又找到这种“初恋”的感觉,徜徉在渌江风光带,触目所及,正是一幅“美景良辰风正好,芳菲十里余香袅”的人水和谐画面。

 

而来自省水文局的水环境监测评价数据也显示,今年6-8月,渌江河主要断面水质连续3个月实现持续好转;其中8月份水质达到II类标准。

 

“环流玉带,飞虹卧渌水其蓝;点缀青螺,芳渚映仙山之碧。”一个生态的、现代的、实力的、幸福的醴陵,正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以更加自信的姿容、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坚实的步子,跨入新常态的新时代,走进新梦想的新未来!

 

湖南水利二维码

相关阅读

醴陵:举全市之力 洁净“母亲河”

764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