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区面积5年扩大七成 城市人均收入超23000元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0-11-09
长沙市区面积5年扩大七成 城市人均收入超23000元
红网长沙11月4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赵晶 通讯员曹 敬波 欧阳湘江)十二五即将展开新的篇章,回首过去的这5年,长沙有了哪些变化?昨日,记者从长沙市统计局获悉,这5年,长沙的市区面积扩大了七成,市区人口增加了34万多,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3000元,是2005年的1.8倍。
长沙的经济总量排名,也“挪”到了长春、哈尔滨、石家庄、郑州、济南前面,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由2005年的12位上升到了第7位。“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
[长沙经济实力]
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上升到第7
“十一五”期间,长沙市经济总量(GDP)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位由2005年的12位上升到2010年的7位,排名前移5位,先后赶超长春、哈尔滨、石家庄、郑州、济南5市,比“十五”期间提升的位次多3位。从全国地级市来看,长沙的经济总量先后超过厦门、西安、长春、哈尔滨、济南等5个副省级市,跻身国内具有一流影响和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列。
根据初步预计,长沙2010年GDP比上年增长15.5%,总量达445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10000美元左右,比2005年增长1.87倍。在地方财政收入上,预计2010年长沙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0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速达到28%。
[市民的钱袋子]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年前1.8倍
全面建设小康进程实现程度由“十五末”的82.4%提升到2009年的93.5%,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29.3平方米和59.5平方米。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升,长沙两次被评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预计2010年长沙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3000元,为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突破10000元,为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3%。2009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22元。
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体系基本形成。大力推进创业富民,以创业带动就业,每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万个以上,五年共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0万人以上。
[城市的新面貌]
市区扩大七成,达954平方公里
“十一五”期间,长沙以“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强力推进大河西先导区建设,五年累计投入1800余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格局已经形成。
市区面积扩大71.6%,长沙市区面积由“十一五”初的556.3平方公里扩展到954.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67.7平方公里扩展到249.3平方公里。
同时,城市品质明显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空气环境污染指数年均值在94%以内,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40%,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9.5平方米。
[稿源:红网综合]
[编辑:李艳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