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汛期结束但抗灾之弦不可松懈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3-09-30

  今年长达半年的汛期将于今日结束。省防办正组织力量对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全面总结、回顾,同时强调今年汛期结束之日,就是明年抗灾准备之时。全省各地应迅速掀起水利建设新高潮,加快提高我省防灾抗灾能力。   今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全省累计面平均降雨1073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1179毫米偏少9%。4月1日入汛以来,全省累计面平均降雨853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940毫米偏少9.3%;防汛抗旱形势复杂、多变:6月中旬前连续遭遇10次强降雨袭击;6月下旬至8月中旬,全省又发生了超历史的严重干旱;8月中旬一星期内连续应对两次台风袭击,湘南等地旱涝急转,部分地方发生严重的洪旱灾害,9月底台风再次来袭,给全省带来大范围降雨。   一、今年以来洪旱情况   1、前期遭受十次强降雨袭击   前期,我省共发生了10次较明显降雨过程,(3月19~26日,4月17~20日,4月29~30日,5月6~10日,5月14~16日,5月24~27日,5月28~30日,6月5~10日,6月24~29日,7月21~22日)降雨历时天数最长的一次达7天(3月19~26日);累计最大降雨量站点为283毫米(6月24~29日,宁乡县喻家坳站);日最大降雨量为233毫米(5月15~16日,江华县大龙村站);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173毫米(5月15日21~22时,攸县联合村站)。受降雨影响,湘水、澧水多个站点均出现超警戒水位。其中湘水老埠头站2次超警,归阳站3次超警,张家界桑植站1次超警。   2、全省发生超历史特大干旱   6月下旬至8月中旬,我省出现长时间、大范围、持续性高温晴热天气。降雨偏少情况、连续无雨日、连续高温天数、蒸发量等六项指标均突破历史峰值。高温、少雨、强蒸发叠加,导致全省大部分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至8月14日受旱情况达到最严重程度。   据8月14日统计,7月1日至8月14日,全省平均降雨仅38.5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78.5%,为建国以来同期雨量最少年份,其中娄底、湘潭、邵阳、衡阳、益阳等5市偏少九成以上。全省7月份以来平均无雨日达41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之最。全省91个县市同时出现37℃以上高温(占县市区总数75%),最高气温达43.2℃(慈利站,8月11日),居全省历史第3高位;全省连续出现35℃以上高温的时间超过37.8天,破历史同期最高纪录,衡山县高温持续达44天,破全省历史纪录;全省实测平均蒸发量达191毫米,比同期降雨量多152毫米。   3、连续遭受三次台风影响   8月中下旬,受第11号、12号强热带风暴“尤特”和“潭美”的影响,8月15~17日、22~24日我省发生两次明显降雨。8月15日至8月24日,全省平均降雨109毫米,以永州市282毫米为最大,郴州、衡阳、邵阳、株洲市分别为233、140、120、110毫米。湘北降雨相对较少,受两次台风影响,湘南局地出现洪涝灾害。湘水老埠头站、归阳站、祁阳站、衡山站等多个站点出现超警戒水位。由于湘东、湘东南降雨较多,工程蓄水增加较多,全省旱情得以全面解除。   9月22~26日,受台风“天兔”影响,全省发生一次大范围明显降雨过程。全省平均降雨87.6毫米,是今年过程雨量最大的一次,14个站点降雨超过300毫米,常德、怀化、益阳、湘西州、张家界等5个市州累计降雨量100毫米以上,其中以常德市170毫米最大。受降雨影响,资水桃江站、辰水麻阳县城等站点出现超警水位,柘溪、五强溪、竹园、凤滩等大型水库出现今年以来最大洪水过程,分别于25日0时、11时、11时、14时出现入库洪峰4650、19400、1350、3660秒立米,五强溪、竹园水库相继开闸泄洪,最大下泄流量分别为14000、1000秒立米。常德市共有128座水库出现溢洪,其中大型水库1座(桃源县竹园水库),中型水库4座(桃源县两河口、芦花、西溪和王家湾水库),小型水库123座。   二、洪旱灾情   洪灾:今年以来的强降雨,全省共有14个市州114个县市区1683个乡镇的671.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8人,失踪1人,倒塌房屋1.84万间,转移人口32.4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5.17亿元。   旱灾:8月14日旱情高峰时统计,全省14个市州120个县市区2170个乡镇34164个行政村受旱,受旱乡镇、行政村分别占全省总数的89.6%、80.2%。85%以上的国土面积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有3707条溪河断流,2822座小型水库、52.3万处山塘干涸,分别占总数的19%、26%。干旱导致330.7万多人、106.4万多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2167万亩农作物受旱(占耕地面积总数的35%),其中重旱979万亩、干枯447万亩。农作物成灾1181万亩、绝收206万亩。因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5.3亿元。   分析1990年以来全省洪旱灾害统计资料,与多年均值比较,今年洪灾人员死亡数为15%,直接经济损失数为52%,农作物受旱面积55%,因旱饮水困难人数43%。   三、行动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省防汛抗旱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专门就我省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7月31日至8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汪洋来到我省,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科学指挥抗灾救灾。守盛书记、家毫省长多次作出批示,亲自部署,深入一线具体指导。各级防指科学调度、及时会商,基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抗旱,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一是扎实做好汛前准备。早在年初,省委、省政府就对防汛抗灾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与14个市州签订了防汛抗旱责任状。各级全面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积极储备防汛物资器材,完善修订各类预案,建立健全防汛抢险队伍,开展防汛知识培训、演练,开展多批次的汛前督查,并对督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进行积极整改。   二是强化实时监测预警。省防指先后组织会商12次,加强与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监测预警分析。特别在抗旱过程中,通过气象、水文加密对水质、蒸发量等干旱指标的监测,为抗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全省109个项目县市区先后通过山洪监测预警系统发布暴雨预警1765次、预警短信21.1万条次、预警涉及相关防汛责任人达5.7万,启动预警广播4.03万站次,有效指导了危险区群众转移避险,避免了多起人员伤亡。   三是及时响应转移到位。根据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全省旱情、汛情,及时启动应急响应。7月25日12时省防指启动全省抗旱Ⅲ级应急响应,7月31日18时全省抗旱应急响应由Ⅲ级升为Ⅱ级。受台风影响,8月22日20时省防指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各地根据形势,也相应启动防汛、抗旱应急响应,集中力量有序转移,共组织转移受灾威胁群众32.48万人,其中利用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有效指导危险区群众20.22万人进行了避险转移,避免人员伤亡3.52万人。   四是科学调度水资源。根据雨水情及时作出调度决策,合理配置水资源。通过对五强溪、凤滩等大型水库实时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拦洪错峰的作用,减轻上下游、左右岸的防洪压力。抗旱过程中,由各级防指分级负责、统一调度各类水利水电设施、大中小型灌区,共调度全省684个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7.3万余个小型灌区,确保了3500万亩农田灌溉用水。   五是全力确保人饮安全。面对严峻的旱情,全省各级全面落实应急措施抗旱,将人饮安全放在首位。省防办紧急下拨旱立停4吨、送水水囊200个、水泵59台、发电机19台、打井机10套到重旱区,有力支持抗旱工作。全省共投入抗旱泵站3.8万处、机动抗旱设备81万套、运水车辆1.7万台,开展提水和应急送水。通过组织机关、武警、消防和抗旱服务队,找水、调水、送水。累计解决300万人的饮水困难。2.25万处农村供水工程项目确保了受益区群众饮水安全。125支县级抗旱服务队累计投入抗旱人数6万人次,出动抗旱设备11.3万台套,开展维修抗旱设备、找寻抗旱应急水源、应急打井等工作,累计浇灌面积217.8万亩,出动拉水车辆0.51万辆次,临时解决人饮困难43.2万人次。   六是全社会广泛参与合力抗灾。受洪、旱灾害影响地区,各级党委政府把抓好防汛抗旱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最大实践,全力组织抗灾减灾。气象、水文、国土、安监、卫生、农业、民政、交通、电力、新闻宣传等有关部门紧密团结,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农业保险等公司广泛参与,主动为抗灾救灾做好相关服务,广大干部群众不等不靠,驻湘部队、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关键时刻承担起抢险救灾等危重任务,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形成了防汛抗旱的强大合力。   我省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导致洪旱灾害频发多发。汛期结束后,各级各部门要把握有利时机,抓紧修复水毁工程,加快薄弱环节的整改工作,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进一步提高全省防汛抗旱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撑。
相关阅读

今日汛期结束但抗灾之弦不可松懈

762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