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上下同心抗旱魔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3-07-29

  受持续晴热高温和降水偏少影响,全省大部分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情,湘中湘南部分地区较为严重。随着用水消耗的急剧增加,各类水利工程蓄水持续减少。目前,全省198万处以灌溉为主的蓄水工程共蓄水115.7亿立方米,占可蓄水量的57%,比6月底少蓄约20亿立方米,偏少15%。截至7月24日,全省602万亩农作物受旱(重旱137万亩、干枯35万亩),53万人、31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临时饮水困难,186条溪河断流、252座小型水库干涸。旱情发展速度之快、受灾范围之广、受灾程度之深,为近10年来最严重的年份。   25日12时,全省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22日以来,各市州陆续启动了抗旱Ⅲ级应急响应和Ⅳ级应急响应,常宁市20日启动抗旱Ⅱ级应急响应。   面对持续加重的旱情,全省上下紧急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力抗旱救灾。   加强组织领导。省委在7月15~18日召开的中共湖南十届七次全体会议和最近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抓好当前抗旱工作,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各项准备。省政府19日召开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对全省抗旱工作及人工增雨作业作了安排部署。25日,省长杜家毫就当前抗旱工作专门作出批示,要求省有关部门和各市州、县领导要深入基层指导抗旱工作,要立足抗大旱、抗长旱把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26日又赶赴衡山县一线指导抗旱工作。25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当前抗旱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副省长、省防指指挥长张硕辅主持召开抗旱会商会,进一步部署当前抗旱减灾工作。26日,省防指召开全省抗旱工作(视频)会议,部署当前抗旱重点工作。省水利、财政、农业、气象等部门分别在近日派出工作组到各市县一线指导抗旱救灾。怀化、郴州、邵阳、衡阳等市主要领导深入抗旱一线指导抗旱。各县市区联系乡镇的县领导纷纷奔赴抗旱一线指导。   调度工程补水。7月17日,益阳桃江站出现历史同期最低水位,省防指调度柘溪电站实施补水,有效缓解了下游旱情。长沙市防指于18日和22日两次下达调度命令,及时向沩水下游补水,满足农田灌溉用水需求。衡阳市19座中型水库停止发电保供水。益阳市调度黄茅洲船闸向大通湖供水,赫山区开启团洲闸引资水入兰溪河、开启新泉寺闸引湘水入东烂泥湖。大圳灌区从6月6日开始,果断停发水电保灌溉,确保40余万亩农田用水需求。铁山灌区自7月初以来,累计供水近3000万立米,确保近70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双牌灌区管水人员每天根据各支、斗、农渠的用水情况,勤开勤关水闸,累计输供水0.95亿立方米,保灌面积达31.2万亩,确保30多万亩农田完成“双抢”。   强化增水保水。一是抓住有利天气时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目前,湘西北、湘北及湘东南地区开展人工增雨抗旱作业76次,发射人雨弹2450发,火箭弹98枚,累计影响面积约4630平方公里,有效的缓解了旱情。二是抓紧抢修水毁工程。衡阳市紧急抢修欧阳海灌区险工隐患,确保耒阳、衡南60万亩农田按时通水。张家界永定区发动干部群众1500余人次,疏通渠道1万多米,整修坏损渠道10余处;官庄水库左干渠因受岳汝高速工程建设造成淤塞,经过抢修清理,7月13日恢复通水。炎陵县对河东灌区水库及渠道、西山渠道等重点渠道清淤防渗修复长9570米。三是想方设法引水提水。岳阳平江县组织劳力近5000人次,通过临时打堵修堰1430处、开沟开渠18.40千米引水抗旱。邵东县杨桥镇大石桥村有一深度30米的地下废弃矿井存有大量积水,当地党政领导现场勘查矿井情况后,在确保人员安全、水质可用的情况下,安排资金5万元购买水泵、电机等设备,并指派安监、国土负责人到现场指导,确保安全。经过15天的努力成功引水灌溉,实现了大石桥村70%的水稻保收。   开展应急服务。旱区县级抗旱服务队充分发挥技术和装备优势,深入抗旱一线,积极开展打井取水、应急送水等抗旱减灾服务。娄星区出动抗旱服务队员290人次,抢修各类水利设施40多处,抗旱浇灌面积4.1万余亩,临时解决饮水困难群众200余人。岳阳华容县抗旱服务队利用挖机、发电机组等机械优势提水抗旱,共疏挖抗旱渠22条2.8万米。衡南县抗旱服务队利用今年新购置的抗旱设备,共派出送水车22趟,走村入户,积极为群众开展抗旱服务。苏仙区组织机动运水车辆先后送水30车次,确保了栖凤渡镇南楼村、望仙镇塘溪村等饮水困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桃源县抗旱服务队出动拉水车,为三龙村长湾组群众送去生活用水,切实解决了村民到3公里以外挑水吃的难题。   据统计,全省约投入抗旱劳力251万人次,启动抗旱泵站1.4万余处,机动抗旱设备26.4万套,机动运水车辆1.3万台,投入抗旱用油2867吨,抗旱用电3044万度,临时解决饮水安全人口36.5万人,大牲畜16.2万头,累计抗旱浇灌面积366.7万亩。
相关阅读

全省上下同心抗旱魔

762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