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旱情进一步加重 各地需做好抗大旱抗长旱准备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3-07-22
全省大部分地方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使得旱情蔓延迅速,趋势加重,各地正全力组织抗旱,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据7月21日统计分析,我省湘中及其以南约1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出现了轻度以上干旱,其中衡阳与邵阳的部分地区以及娄底、湘潭、株洲、郴州、永州、怀化的局部约1.5万平方公里出现了中度干旱,衡阳、邵阳等地的局部地区出现了重度干旱。全省除张家界、长沙外,其余12个市州87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发生旱情。共有392万亩农作物受旱,其中重旱77.3万亩、干枯18.9万亩,水田缺水145万亩,旱地缺墒87万亩。有38.4万人、21.6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临时饮水困难,128条溪河断流、124座小(Ⅱ)型水库干涸。与7月17日比较,出现旱情的范围有所扩大,增加了9个县(市、区),受旱面积增加了54.42万亩,其中重旱增加23万亩,干枯增加11万亩(主要集中在邵阳市)。人畜饮水困难数量明显增加,增加了10万人、4.62万头大牲畜,其中邵阳、郴州、永州、娄底、湘西州等市州增加较多。
分析目前的旱情,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降雨明显偏少。1月1日至7月21日,全省累计降雨763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938毫米偏少18.7%。入汛以来(4月1日至7月21日),全省平均降雨546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699毫米偏少21.9%。特别是7月1日以来,全省平均降雨28.3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90.8毫米偏少68.8%,而邵阳、娄底、湘潭、怀化、衡阳降雨量不到10毫米,偏少9成。二是持续高温影响。1月1日~7月21日,全省平均气温17.3℃,共有73个县市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年同期的前三位,其中12个县市的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年同期的最高值。6月1日~7月21日,全省平均气温为27.9℃(较常年偏高1.5℃),平均高温日数为15天,其中28个县市累计高温日数超过20天,衡山、安仁两县累计高温日数达29天。1月1日~6月30日全省平均蒸发量539.0毫米,较常年偏多17.2毫米;6月份全省平均蒸发量160.2毫米,较常年偏多16.5毫米,创近42年同期第6高值。7月份以来部分地区日平均蒸发量达6毫米以上,其中邵阳的新宁、郴州的嘉禾等部分蒸发站点日甚至达到了8毫米。三是工程蓄水不足。全省198万处以灌溉为主的蓄水工程共蓄水119.7亿立方米,占正常可蓄水量的59%,与7月15日相比减少了4.1亿立方米。
面对日趋加重的旱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省委在7月15~18日召开的中共湖南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在抓好防汛保安的同时,抓好当前抗旱工作,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各项准备。省政府19日召开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抗旱工作。受旱地区各级党委、政府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抗旱。截止目前,全省共出动187.47万人次、投入机动抗旱设备21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1.13万辆,解决了36.56万人、16.2万头大牲畜的因旱临时饮水困难,累计完成抗旱浇灌面积366.74万亩。
据1954~2012年降雨资料统计,7、8、9月三个月降雨的多年均值分别为142、132.9、73.6毫米,累计348.5毫米。而据最新气象水文资料分析,预计7月下旬~9月降雨以偏少为主,其中湘西北接近常年、湘东北—湘中—湘西一带偏少2~5成、其他地区偏少1~2成。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极端最高气温局部可达40~41℃。未来一周我省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22日~27日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其中23日后省内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将达到37℃以上,局部可能出现38~40℃高温;28日晚开始,受高空低槽和地面弱冷空气影响,湘西北、湘北将有一次降水过程发生。
未来一段时间,我省仍处于用水高峰期,而降雨偏少、气温偏高,因此旱情还将呈发展趋势。针对目前旱情及后期天气预测,省防指要求全省上下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在警惕局地短时强降雨,继续抓好防汛保安的同时,抓紧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一要加强旱情监测分析。气象水文等部门加强旱情监测分析,及时提供准确预测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二要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多方筹集资金,集中力量加快水毁工程特别是渠系建筑物修复工作。三要做好抗旱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抓紧做好抗旱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四要加强水资源科学调度。抓好蓄水保水的同时,合理配置利用水资源,科学抗旱,充分发挥抗旱服务队的作用,提高抗旱效率。五要维护用水秩序。强化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有序用水,及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用水秩序。六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要主动服从服务于抗旱减灾工作,加强沟通与协调,全力搞好抗旱保障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