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水利局抢抓机遇发展水利事业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0-12-09
宜章县水利局抢抓机遇发展水利事业
2009年,宜章县水利局抢抓中央“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机遇,确立“抓规划促项目,抓项目促建设,抓建设促发展”思路,突出病险水库治理、农村人饮安全、农田水利、生态治理等重点,实施“水利建设大会战”,全县动工各类水利工程3743处,累计完成水利工程投资6516万元,投工330.5万个,土石方316.2万方,为近年来投入最大、项目最多、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一年。荣获了郴州市2009年度“郴江杯”水利建设竞赛一等奖、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二等奖、水政水保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凝聚水利建设合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围绕2009年初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水利建设现场会上提出的“用2-3年时间创建全省水利建设十强县”目标要求,水利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自上而下层层分解任务,实行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工程项目的防汛、抗旱、水利建设“三位一体”技术责任制,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定期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二是建立竞争机制,增强带动能力。出台了《宜章县水利工程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推行“以奖代投”、“一事一议”的模式,采用“先规划后设计”、“先自筹后立项”的激励机制,实行“谁积极性高、谁自筹资金先到位就先安排谁”的立项原则,多渠道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受益群众筹资投劳兴修水利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社会捐资、融资、民营资本投入水利工程建设。在总投资196万元的麻田集中供水工程中,6个受益村筹集资金120万元,省市县配套41万元,国投资金仅35万元,小资金做出了大项目,创造的“麻田模式”被作为全省人饮工程典型经验推介。三是整合涉农资金,增大规模效应。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原则,水利局积极提供技术服务指导,为烟草、农业开发、国土等部门涉农工程做好水利项目配套。全县各项水利整合资金由2008年的896万元增加到了2380万元,形成了“财政投入逐年增加、群众自筹足额到位、涉农资金整合有序”的工作新局面。
二、精细规划,大上项目,突破水利建设瓶颈。一是抓规划修编,完善水利项目储备。水利局紧跟国家投资动向,认真研究、吃透政策,结合宜章水利实际,将涉及民生、急需解决、投资大、效益好、利长远的项目优先纳入水利规划,做好项目包装和储备,做实、做细、做精前期工作。完成了《病险水库治理规划》、《“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抗旱规划》等水利规划编制工作以及71座水库普查造册,编报了《莽山水库项目》、《黄岑灌区工程》等8个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目前,全县已有11个项目规划进入省厅计划笼子,包括8座小Ⅰ型水库除险加固,26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9座大中型水闸加固,黄岑水库、黄沙溪水库、莽山渠道、乐水河坝续建配套,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省级抗旱预案编制试点县,小水电代燃料,水资源综合利用,中小流域治理,革命老区水土保持项目试点县,玉溪河、章水河、渔溪河、辽河等4条中小河流近期治理。二是抓争资立项,开辟资金多元渠道。主动“跑市进厅”,加强与上级部门联系,畅通信息渠道,确保项目投资不比别人少,同时争取珠委对宜章防洪和流域预警系统建设项目支持。全年共争取上级投入宜章水利资金4166.1万元,通过狠抓病险水库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治理等水利项目建设,水利难题逐步得到破解。
三、重视民生,以点带面,助推水利建设发展。一是建设城乡供水工程,保饮水安全。投入2256万元建成了黄岑二期引水工程。投入1471.3万元完成了7个乡镇集中供水工程等39个项目,解决了农村28716人的饮水安全,占下达计划的111%,进一步提高了城乡供水能力、供水水质和供水服务水平,改善了城乡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建设防灾减灾体系,保防洪安全。争取中央和省投资3359万元、市配套160万元,完成了李家洞等4座小Ⅰ型水库、水下背等8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对林子坪中型水库,大津、南冲2座小I型水库及天塘、大塘面等8座小Ⅱ型水库开展了除险加固处理。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个山洪地质灾害易发点明确一名预警信息员、安装一块避灾预警警示牌、每座小二型水库明确一名水库管理员、办好一期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培训班、举行一次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演练),完善山洪灾害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加强广东北江流域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合作,精心修编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各中小型水库防洪预案、抗旱预案等各类预案,加快了全县防汛抗旱能力建设步伐。三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保粮食安全。投入165.05万元完成了城南新田、一六廖家、天塘满塘等3个项目区15.1km渠道节水改造。投资120万元开展了新坪山、枫木塘、夏塘三个项目区小农水项目。对603口山平塘进行了扩容加固,项目完成后可新增蓄水177.54万方,改善灌溉面积12176亩,受益人口50599人。四是抓好水土保持工作,保生态安全。累计投入600多万元,用于水土保持同步治理,在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达90%,实施率达93%,验收率达80%。2009年7月18日,率先挂牌成立了全市首家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局。在全市水土保持暨安全饮水工作视频会议上,宜章水土保持工作被作为典型推介。
四、建管并重,做优服务,突显水利建设质效。一是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对符合招标条件的工程,全部推行项目法人、招标投标、建设监理、合同管理等制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坚持工程设计、施工、验收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严肃工程管理纪律,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二是做优工程技术服务。积极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完成了黄岑二期引水工程施工指导及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施工指导。组织多名技术人员对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进行了初步设计,对总投资500万元、主管道长20公里的厦蓉高速途经的平和、里田两个乡镇移民安置区引水工程进行了勘测设计,对2009年烟水配套选址的黄沙五甲项目区、白沙才口冲项目区进行了实地勘查精心规划。三是建立长效运管机制。积极发展“用水户协会”,以村组为单位成立用水户协会组织,制定章程和制度,实行统一管水,统一收费,有效扭转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开展难、工程管护难、水费征收难等问题。2009年新建的7个集中供水工程全部成立了供水协会,以国投资金、自筹资金和水资源参股,采取股份制管理、企业化运作,确保了“国有资产不流失,资金性质不改变”,形成了共赢长效机制。
相关阅读